在動物界,水牛和犀牛都有角,為什麼獅子更樂于捕殺水牛卻害怕犀牛?
目前公認體型最大的水牛是野水牛,它的體長大約2.4-3公尺,肩高1.5-1.9公尺,體重一般為1000-1200公斤。這乍一聽是不是還挺震撼的?可跟犀牛一比,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犀牛一般體長2.2-4.5公尺,肩高1.2-2公尺,體重更是達2000-5000公斤,是世界上現存第二大的陸生動物,僅次于大象。短柱般的四肢、龐大的頭部、全身鎧甲似的厚皮,再加上這噸位,往那一站就讓人望而生畏。
對付這種大型獵物的時候,獅子一般選擇多對一群體作戰。在包圍獵物之後,它們就會抓住時機瞄準喉管一擊「窒」命。但是犀牛的脖子又短又粗,還有排成褶皺的厚皮,就像一口咬不到餡的包子,運氣不好還會被反殺。
相比之下,水牛就好欺負得多。細皮嫩肉,一咬就開,幹完活馬上開飯,豈不美哉?所以獅子明顯青睞水牛更多一些。
大多數犀牛都過著獨居生活,個體之間很少接觸。它們生于草原,在野生環境中成長,不僅有著出色的野外生存能力,而且戒備心極強。一旦發現有人對自己圖謀不軌,馬上就會進入戒備狀態。
犀牛還是出了名的暴脾氣選手,瘋起來可謂是六親不認,頂、撞、沖,一套動作行雲流水片刻不停。獅子遇上這樣的對手,別提吃肉,不被追得累死都算是萬幸了。
而水牛就不一樣了,它們被人類馴養的歷史長達5000年,在這漫長的打工歲月裡,它們骨子裡的傲性、脾氣早就被消磨殆盡了,變成了妥妥的「社畜本畜」。
另一方面,水牛大部分都是結群生活,小到幾十隻,大到幾百隻。所以集體活動才是它們的底氣來源,包括逃命的時候。一旦發現自己掉隊了,心態肯定瞬間崩潰。
而獅子就喜歡挑這種落單的小可憐下手,雖然有一些勇者還有勇氣搏一搏,但大部分最終都難逃一死,成了獅子的盤中餐。
單看外觀的話,水牛角似乎比犀牛角更有威懾力。
水牛角粗大而扁,向後方彎曲。進攻時通常遠距離低頭猛衝,將全身力氣集中于頭部,撞擊到獅子的同時抬頭向後挑,才有可能讓獅子脫離地面。
只有在這基礎上採用連環挑戰術,才會出現讓獅子淩空起舞、小飛墜地的情況,但也僅此而已。
獅子大哥什麼世面沒見過,轉過頭來它就能給這年輕孩子上一課,讓它知道什麼叫社會險惡。所以這簡單的一擊顯然不能對獅子造成重大創傷,除非水牛繼續暴沖暴跳加後腿淩空飛踢,且必須招招擊中要害,方可致獅子于死地。
但是在慌了陣腳還被天敵壓制的情況下,被盯上的落單水牛無法給出有效的攻擊。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水牛角是空心的並且無法再生,平時也就是爭奪配偶芳心的時候才會擺擺「花拳繡腿」,所以這群乖寶寶也壓根不敢在對戰的時候拼盡全力。
這麼一對比,犀牛對作戰可謂是毫無顧忌了。
犀牛的角長在鼻子上,有獨角也有雙角,內部實心而且長度也驚人。白犀的角一般為100-190公分,最長甚至可達200公分。這角比一個成年人都要高,我們可以想象這麼一個大傢伙直挺挺地沖過來有多可怕。
由于角長在眼睛下方,犀牛進攻的時候不用低頭,直接就可以沖著目標沖過去,如果目標中途躲閃,它也能及時發現並調整角度。而水牛無法發現得那麼及時,這也是導致命中率低的一大原因。
我們之前說過犀牛的脾氣非常暴躁,獅子不招惹它還好,一旦把它惹火了,那翻臉可真是比翻書還快。只見它頂著頭角就沖了上去,輕者被撞得五臟六腑移位,重的可能就當場開膛破肚了。為了一頓飯搭上一條命,怎麼想都覺得不值。
所以相比之下,獅子果斷將犀牛從菜單裡劃去了。
當然,雖然被獅子作為大餐的候選項,也並不代表我們水牛一族個個都是好欺負的。野生的成群水牛在見到落單獅子時,也一樣能群起而攻之,完成這華麗的逆轉。
所以我們沒必要可憐任何一方,這只是自然界再尋常不過的生存法則罷了。就像犀牛即便很少受到食肉動物的威脅,卻因為人類捕殺盜角、破壞環境而瀕臨滅絕;人類創造了新品種的家養水牛,卻因為遺傳基因雜化和污染,導致野生亞洲水牛全部成為瀕危物種。
自然界的個體環環相扣,構成平衡的生物鏈。獅子選擇水牛而遠離犀牛,也不過是遵循祖先們世代相傳的生活經驗。這是它們用來維持自然界平衡的方式。
而人類作為高等生物,擁有更高等的智慧,理應更好地承擔這份責任,而不是肆無忌憚地破壞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