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有很多神奇的動物,每種生物都進化出了特定的方法來保護自己,比如毒蛇、箭毒蛙等。這些物種都是有名的毒物,依靠身體中的毒素來保護自己。而大千世界中,有一類動物我從來沒聽說過有毒,那就是鳥類。
但事實往往很殘酷,雖然說幾乎所有鳥類都沒有毒,可我還是找到了兩種身上有毒的鳥類。分別是世界第一毒鳥——黑頭林鵙鶲,另一種是食毒飛鳥——藍頂鶥鶇!
世界第一毒鳥——黑頭林鵙鶲[jú wēng]
這是一種生活在新幾內亞的鳴禽,單從外貌上來看,黑頭林鵙鶲和普通的麻雀差不多,羽毛棕黑相間,不太起眼。但這種鳥類的皮膚和羽毛中卻含有神經毒性生物鹼,威名赫赫,是不折不扣的「毒物」。
現如今世界上的鳥類品種在一萬種左右,但有毒的鳥類只有不到五種,可想而知,黑頭林鵙鶲是多麼特殊的存在了。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其它鳥類為什麼沒有進化出帶毒的防禦手段呢,偏偏黑頭林鵙鶲能進化出來?
畢竟鳥類擁有得天獨厚的飛行能力,可以憑藉這項能力逃脫所有陸地和海洋動物的攻擊,這是鳥類最大的生存保證。明明有了這個護身符,黑頭林鵙鶲還要進一步演化出帶毒能力,這有點多此一舉了。
其實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黑頭林鵙鶲的毒素並不是自己製造的。這種鳴禽只有22cm左右,生活在林緣中,主要以水果為主食,還吃一些草籽和昆蟲。它們身上攜帶的毒素可以看成是一種用來抵禦寄生蟲和天敵的防禦武器,主要來源是食用的食物。
曾經有個科學家抓到過這種鳥,落在了設置的陷阱網裡,這位科學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想救下黑頭林鵙鶲,結果被它抓傷了手。導致這位科學家特痛得直甩手,後來用將手放在嘴裡,企圖減緩疼痛,結果就是舌頭也跟著疼了起來,幸好他緩了過來,不然又少一個科學家。
後來經過調查,發現當地人十分討厭這種鳥,還稱之為「垃圾鳥」,不但臭還不能吃。而鑒定結果顯示,黑頭林鵙鶲皮毛中含有神經毒性生物鹼,注入劑量高了,就會引發心臟驟停,最後死亡,和這種毒素相似的,還有南美的箭毒蛙。
而這就出現了另外一個問題,黑頭林鵙鶲的毒素來源是什麼食物呢?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科學家終于找到了這個物種,那就是生活在南美的芫菁科甲蟲,至于為什麼沒有被毒死,有一種假說認為是相互進化的原因。
解釋起來就是在芫菁科甲蟲祖先還沒有毒的時候,黑頭林鵙鶲的祖先就已經開始吃它了。後來芫菁科甲蟲進化出了毒素,其它天敵不在敢吃了,但黑頭林鵙鶲堅持了下來,並且有了抵抗力,還學會了用毒素保護自己。
不過這這是假說之一,還有的科學家認為黑頭林鵙鶲的毒素是來自一種特殊的植物,不過還沒有證據來證明這些推理。
藍頂鶥鶇
藍頂鶥鶇和黑頭林鵙鶲一樣,主要生活在新幾內亞的森林之後,是一個古老的物種。從外表上看,藍頂鶥鶇只有16cm左右,重量僅35克。羽毛主要是黃褐色的,標誌性的外觀是頭頂的那個藍色羽毛,其它地方和麻雀差不多。
這種鳥分佈面積很廣,許多小島都有它們的身影,基本生存于雨林地帶,海拔位置在一千米以上。它們身上同樣帶有劇毒,不過也不是自己生產的,而它們吃的是一種甲蟲,這種甲蟲含有高濃度的箭毒蛙毒素,和上面提到的芫菁科甲蟲有點像。
不過這種劇毒雖然能防禦大多數動物,可藍頂鶥鶇已經進化出了免疫的方法,並且會把吃進去的毒素轉移到皮膚和羽毛外,轉而用來防禦寄生蟲和天敵。不得不說,藍頂鶥鶇還是很厲害的,這樣的操作直接提升了整體存活率。
如果有人不小心碰到藍頂鶥鶇的話,就會感到很強的刺痛感,小劑量沒事,但要是太多了的話,很有可能引發休克症狀,後果不堪設想。不過你到當地,吧往森林裡面亂走,基本上是不會遇到這種鳥的。
並且藍頂鶥鶇的飛行能力不是很強,在植被豐富的雨林中,會在離地面2米左右的地方做巢,通常都是植物纖維加苔蘚製作的。巢穴很小,只能裝下一個蛋和雌鳥。不過外面的偽裝很好,很難被人發現。
藍頂鶥鶇同時也在許多太平洋國家的島嶼上分佈,雖然數量不多,但是分佈廣泛,暫時沒有什麼生存危機。畢竟也沒有人去捕捉這種不能吃,也不是很好看的鳥類。
總結
藍頂鶥鶇和黑頭林鵙鶲兩者的能力很像,都是吃帶毒的昆蟲,然後或者毒素。它們兩也憑藉這樣的操作使得種群幾乎沒有什麼天敵,就算是人類也不怎麼愛捕捉它們,算得上是一種良性進化了。
你還知道哪些有毒的鳥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