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老虎是森林之王,但老虎也並不是遍佈全球的物種,在一些偏遠的森林當中難免沒有老虎的存在,于是一種叫做「猞猁」的貓科動物就接替了老虎,成為了森林當中的王者。
它不僅極為的靈活,能夠輕鬆的上樹,甚至在樹與樹之間飛躍,還能夠在厚厚的積雪上如履平地,最主要的是猞猁還能夠控制狼群的數量增長!真是「山中無老虎,猞猁稱大王」,猞猁成為西北方沒有老虎分佈地區的王者。
許多的人將猞猁形容為狼的天敵,但是面對著群狼,猞猁卻不是對手,只能暫避鋒芒逃跑或者是上樹,畢竟雙拳難敵四手,無論是猞猁單挑狼群還是狼群群毆猞猁,猞猁都不划算,所以還是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那為什麼說猞猁能夠控制狼群的數量呢?
猞猁是一種十分機智的動物,既然打不過,那就偷襲,而且偷襲專門找狼群當中的弱勢群體,比如:懷孕的母狼,以及小狼崽等等,畢竟柿子要挑軟的捏,特別是對于沒有辦法反抗的小狼崽。據統計在猞猁生活的區域當中70~80%的狼崽都是倒在猞猁的嘴下,猞猁會專門挑狼群出去狩獵的時候進攻狼窩,此時的狼窩當中只有1~2只留守的母狼,而狼群當中的精銳都出門進行狩獵了,有時這些母狼甚至會為了自己生存而丟下幼狼逃跑。
不過在狼群當中更多的是粗心的母狼。幼狼斷奶之後,靠母狼外出狩獵,之後回到窩中進行反芻以餵養幼狼,但是這個年齡段的幼狼好奇心十足,經常會好幾隻小幼狼組成少年狼小隊外出玩耍,這是就十分的容易送狼入猞猁口。狼群當中的母狼粗心到什麼程度呢?不僅不會出去尋找沒有回歸的幼狼,而且還會反復的餵養周圍的幼狼,即使它已經吃飽了。
除了幼狼還有一些孤狼,也就是單獨行動的狼,它或許是準備加入其它的狼家族,或許是為了防止近親繁殖所以離開了自己的家族單獨生活,無論是那種,獨狼都是無法與猞猁對戰的,許多的獨狼甚至就落在了猞猁的嘴下。
一方面阻止了狼群的繁衍,一方面阻止了新成員的加入,猞猁憑藉著自己的一己之力很好的控制著周圍生活狼群的數量。
猞猁,也被叫做歐亞猞猁,山貓。山貓是民間的叫法,而歐亞猞猁正是突出了它的分佈,在歐洲、亞洲。
猞猁的獵物有許多,各種鹿、麅子、兔子、狼等,猞猁80%的獵物都來自兔子,說起來兔子也是可憐,各種獵食者都能夠以兔子為食,還好兔子的繁殖力強大,食性廣發才能夠經受住這麼多天敵的捕食。
在記載當中猞猁捕獵最大的動物是一隻成年的馬鹿,體重約有220KG,而猞猁的體重卻只有20~30公斤,這樣的獵物可是猞猁體重的近10倍了!捕獵這樣的有蹄類動物,猞猁一般都是咬住它的脖子,讓獵物無法呼吸。而對于像野兔這樣的小型動物,猞猁則是通過直接咬住頭,達到迅速制服獵物的目的。
猞猁的平均體長約85~105公分,屬于中體型的猛獸,猞猁看起來與一般的貓科動物不同,首先是它腿的比例特別的長,較長的腿能夠令猞猁更加的靈活,甚至能夠跳起高達2米。猞猁的腳掌也是十分的厚實,這樣的結構方便與在雪地上行走而不會陷入到厚厚的積雪當中,而像鹿、麅子等有蹄類,就容易因厚厚的積雪而行動不便,從而被猞猁捕食。
猞猁的尾巴也是十分的短,有人說是因為猞猁吃太多的兔子了,于是猞猁的尾巴也和兔子一樣短。貓科動物的尾巴是用來保持平衡,像雪豹就有一條和自己體長差不多的長尾巴,而猞猁不大需要保持平衡,它爬樹較少,大多數是靠爪子攀爬在樹幹中間埋伏獵物。尾巴太長擺動會引起獵物的注意,從而使捕獵失敗,所以它的短尾巴會更加的適合偷襲。
還有最為特殊的就是它耳朵,上面還長著一簇長長的毛,像是wifi的天線一般。但這耳朵上的長毛作用還真就是像天線一般,能夠收集空氣當中的振動,增加耳朵的聽力,聽到更遠的分貝。
雖然猞猁和狼互為天敵,但是猞猁還算是「地頭蛇」,狼的大哥,畢竟狼族的數量增長,可是猞猁說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