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一直以為世界上只有一種龜,就把所有的龜都叫「烏龜」。長大後自己養龜玩兒,才發現龜這種動物不太簡單,作為一種古老的爬行動物,現存的家族成員有250多種,分佈在世界各地,海裡遊的、陸上爬的、泥裡打滾兒的……
要說它們的相似之處,那便是身上那層堅硬的外殼了。
龜殼其實是龜的脊椎骨和肋骨,沒有了殼的龜是沒辦法活命的,龜殼為龜提供了保護,但是即便如此,龜想要完全依靠這層殼保護自己,還是有些困難的。
暫且不說那些頭縮不進殼裡的龜,很容易被狩獵者咬住脖頸,就算是能夠完全閉殼的龜,也會遭到各種動物的捕食。
比如黑猩猩吃龜,只需要把龜捏住,用力扔向地面或樹幹即可破殼吃肉;
猛禽吃龜,則是先帶龜飛「上天」,再在空中鬆開爪子,下來便可吃頓午飯;
鱷魚吃龜,直接靠牙齒和咬合力,就能連殼帶肉一起吃。
人類也沒少吃龜,畢竟對於熟練使用各種工具的我們,弄破個龜殼不是什麼難事。
所以,龜殼並不能給龜提供強有力的保護,根據龜類保護組織的統計資料,全世界大約一半以上的龜都面臨著生存困境,有的甚至瀕臨滅絕。
事實上,被捕食並不是龜類所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棲息地喪失才是根源所在,而這也使得食物鏈遭到破壞,進而加劇了其他動物對龜類的捕食。
比如,在美國西南部的莫哈威沙漠、索諾拉沙漠,沙漠陸龜就得時刻提防烏鴉的偷襲。
沙漠陸龜,聽名字就知道生活在沙漠裡,為了減少能量消耗,它們大部分時候都躲避在洞穴中,只在日落時或降雨後才緩慢外出活動,代謝相當緩慢。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身處乾燥地帶的沙漠陸龜,無法「奢求」過多的食物,仙人掌倒是管夠。
於是,它們一方面以仙人掌為食,另一方面又以仙人掌為天然庇護,不少想要捕食沙漠陸龜的動物,都因為懼怕仙人掌刺而悻悻而歸。
因此,如果不出意外,沙漠陸龜可以存活很久,平均壽命能夠達到80年,但「不出意外」是個理想狀態,如今它們所需要面對的是殘酷的現實,許多小沙漠陸龜根本就無法活到成年,更別提活得更久了。
正如前文所說,沙漠陸龜生長緩慢,幼龜需要大約16年才能夠成年。
在漫長的幼年階段,它們會遭到狐狸、狗、狼、臭鼬、毒蜥、螞蟻、美洲獅的捕食。幼龜順利成年的機率只有3%左右,雖然存活率不高,但長期維持著平衡和穩定。
所以,當沙漠陸龜的數量急劇下降,人們越來越難見到活著的幼龜,卻很容易發現破碎的幼龜龜殼時,研究者意識到一些改變已經發生。
而直到人們親眼目睹了一隻烏鴉啄食一隻幼年沙漠陸龜後,才將注意力轉移到了烏鴉身上。
原本,由於食物和水資源匱乏,以及難以找到合適的築巢地點,烏鴉並不以沙漠為主要棲息地。
但是當人類的居住地擴展到沙漠周圍,人們日常生活行為無意中為烏鴉提供了充足而穩定的食物,以及安穩舒適的築巢地點,烏鴉得以生息繁衍,數量急劇增加,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沙漠陸龜棲息地的烏鴉數量已經增加了15倍以上。
與此同時,烏鴉本就是掠食性的鳥,它們以許多小動物為食,殼還比較軟的沙漠陸龜當然也逃不過烏鴉的捕食。
尤其是6歲以前的幼龜,它們的殼只有指甲蓋那麼厚,烏鴉甚至不需要花費太大力氣,就能用喙啄穿它們的殼。
不止如此,在人類的監測中,越來越多的成年沙漠陸龜也遭到了烏鴉的進攻。
面對這種情況,動物保護者既要讓沙漠陸龜存活下去,又不能消滅烏鴉,於是只能想些「奇招」,比如他們試圖利用烏鴉的高智商,教會它們不要捕食沙漠陸龜,所用到的道具則是一種精心設計的「假龜殼」。
這種龜殼無論是顏色、形狀,還是質感、硬度,都與真龜殼十分相近,但是其上有特殊的裝置,一旦烏鴉靠近假龜殼,後者就會散發出濃烈的臭味,這種臭味對烏鴉來說就像是「勸退劑」,以此讓它遠離。
乍一看是個不錯的保護方法,但是,由於烏鴉的學習能力很強,智力也不容小覷,「假龜殼法」能否成功還很難說,如果沒能騙過烏鴉,反而讓它們學會了分辨真沙漠陸龜和假沙漠陸龜,那「假龜殼法」就是徹底的失敗,人們在保護沙漠陸龜上,就只能另覓他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