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袤的非洲大草原上,擁有著世界上極其豐富的生物資源。全球至少有五分之一已知的哺乳動物,魚類,鳥類還有植物都生活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
這裡由于沒有受到太多的現代文明的影響,我們也能看到這些動植物們最原始的狀態。成群結隊的大象群在草原上散步,色彩斑斕的鳥兒在空中飛舞鳴叫,甚至會有機會看到獅子老虎捕食的畫面。
非洲動物大遷徙
在非洲眾多的物種中,生活著一群很特別的魚類。它們自地球誕生的早期就已經存在了,可以追溯到4億年前的泥盆紀時期。經過了上萬億年時間的沉澱後,依舊以它們特殊的方式見證著地球的變遷。它就是有著活化石之稱的非洲肺魚。
非洲肺魚有多特別?
非洲肺魚因為身上有股特別的泥味,所以也被稱之為泥魚。除了非洲以外,它們也生活在澳洲和南美洲的淡水中。
它們身上披著瓦狀的鱗,背鰭、臀鰭和尾鰭都連在一起,它的鰾的構造很像肺,可以進行氣體交換,因而被稱為肺魚。當它們生活在水中的時候,它們跟其他的魚類一樣用魚鰓呼吸。
非洲肺魚
除此之外,在漫長的過程中,它們又有著與別的魚類不同的生活方式。它們還能用鰾代肺呼吸。當非洲進入了枯水期的前,它們就能夠鑽進濕潤的泥土裡,開始了長達數月的休眠狀態。鑽入泥土之後的肺魚會在小洞穴中縮卷起來,然後皮膚開始分泌粘液將自己全部的包裹住,形成一個防水層,只留一個小孔呼吸。
非洲肺魚在泥土中被粘液包裹的狀態
粘液也會隨著時間慢慢地變幹。進入旱季之後的非洲由于太陽長期的炙烤土地,降水量又很少,慢慢的肺魚會被變幹硬的泥土包裹著。它們開始用肺部呼吸,並且將自身的肌肉和脂肪轉化成養分維持。新城代謝也會降成正常狀態下的六十分之一,以度過漫長的旱季。
它們只所以能夠用「肺」呼吸是因為他們鰾很發達。這與陸地動物的肺呼吸的原理很相近。整個鰾的前端部分合併為單室,長度很短,隨即分開成對,直接到達體腔的後端。
正要離開水裡呼吸的肺魚
鰾內中央腔的側壁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小氣室(肺泡),各小氣室又複分為許多小氣囊(肺小泡)。這就可以實現在沒有水的情況下也自由地呼吸。
非洲肺魚的休眠狀態:
根據研究人員發現,當肺魚進入這種不吃不喝的狀態下,最長的時間竟然可以達到3-5年。
直到乾涸的河水再次變得豐盈,它們又能重新地回到河水中生活。
肺魚的休眠狀態
當肺魚在休眠的時候,它們的生物鐘被自動地調慢了,在不進食的同時也不排泄,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都能進入到休眠的水準。這為科學家們在研究人類的休眠狀態時找到了一些啟發。或許在以後的超長時間的太空旅行或是在醫療領域的永生上能有一些小小的突破。
肺魚為啥會變成非洲人民的食物?
長期以來,由于非洲的環境惡劣,氣候乾燥土地貧瘠,不適合大量的種植糧食作物。非洲人民長期處于一種吃不飽飯的狀態。尤其是今年,在新冠疫情和蝗蟲災害的雙重打擊下,在聯合國糧農組織發佈的《2021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中指出,糧食危機越來越嚴重,非洲地區將有將近9800萬人面臨吃不上飯的情況。
抓到肺魚之後的非洲人民
面對這樣食不果腹的狀態,非洲人民將口糧瞄準了肺魚。他們像挖土豆一樣,將正在休眠的肺魚挖掘出來。魚類中一直都含有很高的蛋白質和礦物質。
對于饑腸轆轆的非洲人民來講這絕對是一份天賜的禮物。因為肺魚長時間的在泥土裡,所以當被挖出來之後,會伴隨著一股很重的泥土味。非洲人需要養一段時間,簡單地處理了一下這股特別的味道之後才會大快朵頤。
澳洲肺魚
無獨有偶,除了非洲以外,澳洲也生活著這樣一群特別的生物。不過與非洲肺魚相比,它們更為原始。大約在三億年前,就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期了。澳洲肺魚在乾旱的狀態下,陸地生存的時間也沒有非洲肺魚那麼久。
澳洲肺魚
由于肺魚可以自動地切換生存模式,所以科學家認為肺魚是自然界中最先嘗試和適應能夠同時生活在水裡和陸地上的動物。由于澳洲肺魚的體積是所有肺魚種類中最大的一種,所以它們極度的不喜歡活動,常常可以趴在水底一動不動的,像極了懶漢。
當夏季池水中缺氧的時候,它們可以爬到地面上來,用肺來呼吸。秋季的時候,當池塘水裡有充足的氧氣的時候,它們又會回到水中繼續生活。由于澳洲肺魚不像非洲肺魚帶有泥土味,味道鮮美。因此也常常成為人們的盤中餐。
捕獲澳洲肺魚
可是隨著生態的破壞和人類的大量捕殺,澳洲肺魚的數量驟減。在一百多年前,已經變成了昆士蘭的保護動物。而在2002年的時候,它被宣佈成為了瀕危動物,目前的澳洲境內的肺魚數量也僅僅不到一萬條。
它們只生活在昆士蘭東南部的瑪麗河與伯內特河的水域。
小結:
如今,肺魚的數量在人類活動的干涉下,也變得越來越少。我們應該尊重大自然的生態平衡法則,保護這些珍貴的動物。
保護野生動物
整個人類社會應該團結一致,從根本上解決糧食危機。而不是通過大量的殘害動物解決一時的餓肚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