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鴿,顧名思義就是喜歡旅行的鴿子,原來主要分佈在北美洲,是典型的群居動物,每群可多達上億隻,會在每年秋季大規模遷徙。17世紀的時候,歐洲人發現了北美大陸,同時也發現了旅鴿這個數量龐大而肉質鮮美的動物。
旅鴿的分佈
旅鴿遷徙
旅鴿們遷徙的時候成群結隊,遮天蔽日,數以億計的鴿子群需要花上幾個小時甚至幾天才能經過一個地點。如果你有一隻弓箭,那麼一件雙雕並不是什麼難事,而如果不幸鳥正好在你的頭頂飛過,你又沒有傘或者遮蔽物的話,它們的糞便雨可能會淋濕你的每一寸肌膚。
旅鴿遮天蔽日
據當時的專家粗略統計,北美的旅鴿大約有50億隻(同時期地球只有10億人口),專家認為旅鴿這麼龐大的種族,是絕對不會滅絕的。事實上,北美旅鴿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種群,它們的生存策略簡單:犧牲一部分個體來填飽捕食者的肚子,那麼其它的旅鴿就安全了。
而由于數量龐大,它們繁殖速度遠遠大于被捕食的速度,數量也越來越多,所以在自然界中確實是很難滅絕的。
旅鴿在樹上休憩
但是眾所周知,只要你生活在地球上,不管你數量多龐大,也不管你是天上飛的,海裡遊的,哪怕生活在地底下,只要你滿足:好吃、大補、能治病其中一個特點,那麼在食物鏈頂端生物——人類面前,滅絕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情。而旅鴿的「肉質鮮美」在人類面前就變成了原罪。
旅鴿簡單直接的生存策略在人類面前顯得不堪一擊:它們遭到進攻時不會一下全部逃走,而是待在一起,讓捕食者抓,直到被抓完最後一隻。但它們怎麼也想不到,人類是真的會抓到最後一隻。
旅鴿主要棲息地在美國洛磯山脈附近,在這裡最大的鴿群大約有500萬隻,一棵樹上就可能有超過100個鳥巢,綿延上百里都是它們的天下。人類開始對它們大規模捕獵,由于密度實在太大,用獵槍都顯得奢侈,隨便拿塊石頭,朝樹上的鳥群扔去,就能打下來一兩隻。
密度巨大的旅鴿
不過這種打鳥只是為了消遣,打打牙祭。人們還會採取策略來大規模捕捉,其中最經典的莫過于「誘捕法」:將一隻旅鴿眼睛縫上,綁在樹枝上,然後在旁邊布下天羅地網,當這只旅鴿因為看不見而瘋狂拍打翅膀的時候,其它旅鴿就會聞訊前來,從而團滅,這樣有時候一次就能捕捉到上千隻旅鴿!
誘捕旅鴿
除了在棲息地不能安穩生活,旅鴿在遷徙的過程中也是危險重重。
為了捕食飛在天上的旅鴿,人們想了很多辦法:比如在旅鴿經過的地方布下幾百米的大網,從而讓旅鴿們自投羅網;比如在地面上燒東西,讓飛過上空的旅鴿無法呼吸等。
遷徙過程中射旅鴿
旅鴿遷徙路過每一個鎮子,當地人都會暫停它們的生活,投入到一場盛大的鴿子派對中去,為了能吃到鮮美的鴿肉,所有人都變得不怕「屎」,都會開始用上面提到的方法捕鴿子,甚至連小孩手裡都會拿著一把雙管獵槍。旅鴿路過的整整三天裡,人們的菜單異常豐富又異常單調,有煮鴿子、燉鴿子、烤鴿子、蒸鴿子……。
烤鴿子
除了這些,人們甚至還舉辦打鳥比賽,就是抓很多旅鴿,然後一隻一隻放出來,然後在它們飛行途中將其擊落,比誰打得准,曾有人在一場比賽中就消滅了3萬隻旅鴿。
就這樣,在人類肆無忌憚地捕獵下,旅鴿的數量在急劇減少,大片的旅鴿群越來越少見。1857年,一些鳥類學家發覺了情況不對,呼籲立法保護旅鴿。但政府果斷拒絕了這個建議,並堅定地認為:旅鴿數量如此龐大,是絕對不會滅絕的,更談不上保護。
時間到了19世紀90年代,人們已經幾乎看不到野生旅鴿了,這個時候美國人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政府開始禁止捕獵旅鴿,並將僅存的旅鴿送到保護區人工養殖,然而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旅鴿標本
1900年,俄亥俄州派克縣一位14歲的少年用氣槍打下了最後一隻野生旅鴿。
1910年,以美國總統名字命名的倖存旅鴿「喬治」,在辛辛那提動物園去世。
1914年,以美國第一夫人的名字命名的最後一隻旅鴿「瑪莎」,也在辛辛那提動物園去世。
就此,該物種宣佈徹底滅絕。
為旅鴿而立的碑
最後,美國人在威斯康辛州賴茨維爾州立公園給旅鴿立了一個碑,上面寫到:該物種因人類的貪婪和自私而絕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