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厭了非洲大草原上獅子與鬣狗的爭鬥,那麼不妨將目光放在歐亞的一些森林裡,會發現小型猛獸之間的比拼,也很精彩。
在俄羅斯中西部有一片叫納利波基的森林,裡面生活著熊、狼、猞猁、赤狐、狗獾、貉子等捕食者,科學家們經常長時間的生態研究,發現它們均存在種間競爭關係。
比如猞猁會殺狼,狼會殺赤狐,狗獾與貉子之間也經常爭鬥。尤其是貉子,會通過不同的「陰險」手段將狗獾欺負得沒脾氣,但遭遇猞猁的時候卻一點辦法都沒有。
貉這種動物可能很多人沒有聽說過,但大家想必都知道小浣熊吧?貉是一種長得跟小浣熊很像的犬科動物,日本動漫裡經常出現的「狸貓」形象,其實它的原型就是貉。
狗獾是一種鼬科動物,大多數鼬科動物都是比較強悍的,狗獾也不例外。它在整個鼬科裡面,體型中等偏上,頭部毛髮黑白相間,與豬獾有點像,只不過豬獾的鼻子像豬,狗獾的鼻子像狗。
貉雄性體重6.5-7千克,狗獾在冬眠以前,體重能達到15-17千克,即便是冬眠醒來之後,體型也比貉大,所以正面真刀真槍的幹,貉根本就不是狗獾的對手。
深知這點的貉子,平日裡也絕不對與狗獾單挑。但貉憑藉一系列「騷操作」,成功地將狗獾踩在了腳底下,其中很常用的一個戰術就是「二打一」。
在林子裡,狗獾傾向于單獨或者成對活動,而貉跟其他的犬科動物一樣,都是群居的,在數量上有一定的優勢。
2018年3月份,在森林裡進行生態研究的白俄羅斯科學院專家,就發現了貉對狗獾進行「二打一」的證據。
人們看到了一處動物打鬥的痕跡,經過仔細辨認,專家們推斷出當時有一隻狗獾在離巢穴不遠處覓食,然後兩隻貉發現了它。于是憑藉著「人多優勢」,狗獾被貉打得節節敗退,靠著小雲杉樹勉強防禦。
在戰鬥過程中,貉雖然也流血了,但到底是雙拳難敵四手,兩隻貉在戰鬥中始終處于上風。
如果說「二打一」只是有點不公平之外,那麼貉的另一個操作,就真的是不講武德了。
林子裡的狗獾跟貉都是需要冬眠的動物,但它們的冬眠時間和時長都不一樣,簡單來說就是狗獾冬眠得比較早,冬眠的時間也更長。而貉不僅比較晚冬眠,而且也更早從冬眠狀態中醒來。
正是這其中的時間差,讓貉有足夠的時間在狗獾冬眠期間對其下毒手。而且一旦貉偷襲得手,對于狗獾來說將是致命的打擊,甚至會被滅門。
狗獾是一個掘洞高手,它的洞穴從外表上看不出什麼來,但是內部卻可以說相當「豪華」,有睡眠室,有過道,還有「客廳」。
貉也在洞穴裡冬眠,但它不善于挖掘,于是蹭狗獾的「客廳」或者過道睡覺,就成了常規操作,雖然狗獾睡得早發現不了呢!
貉最不地道的一面就是它從狗獾的洞穴裡率先醒來,走出地面,然後發現狗獾一家還在冬眠中,于是它就扒拉泥土,將狗獾睡眠室與洞口的過道堵死,這樣洞裡就缺氧了,狗獾一家再也醒不來。
科學家們在2005-2011年間,就發現了三例類似的現象,這些狗獾均無外傷,全是窒息死亡。
狗獾對于貉來說,真的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但貉在林子裡的日子也不好過,因為它還有很多更強大的敵人,比如歐洲森林狼、赤狐,還有猞猁。尤其是猞猁,對貉的危害是最大的。
科學家們曾對64只貉和赤狐做了放射性標記,然後進行跟蹤研究,發現其中34只個體都被猞猁或狼除掉了。
結合1990-2008年間的各種生態研究資料得出:猞猁每平均29天,就會除掉一隻貉,一年平均能除掉12只貉。當然,猞猁也不單單會殺貉,赤狐、狼等也都發現有被猞猁除掉的現象。
為什麼猞猁要除掉這些動物呢?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要清除對幼崽的威脅。以往的觀念認為,雄猞猁是一個不負責任的父親,在母猞猁育幼期間不會承擔起任何責任。
然而新的研究發現,原來雄猞猁並非如我們想象得那樣,它的作用很大,包括會投喂妻兒,提供安全保障等。尤其是提供安全保障,對猞猁幼崽的成活率有很大的幫助。
在育幼期間,雄猞猁會積極捕殺生境內的獨狼、赤狐、貉等具有威脅性的動物,替幼崽清除一切潛在的危險因素。受雄猞猁影響,猞猁幼崽的成活率能高達80%。
小型捕食者之間的比拼,雖然沒有獅子、鬣狗等大型動物打鬥時的激烈,但同樣精彩。狗獾鬥不過貉,貉又遭猞猁抑制,它們所表現出來的情形,正是大自然食物鏈中的層級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