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和犀牛角,形態樣貌不同,悲慘命運相似,然而有一種鳥更加不幸,因為它們被人類盯上的……是頭。
這種鳥的頭,質地堅硬、色澤鮮紅,然而正是其與眾不同之處,成了它們「要面臨無頭」的原因。
雖然犀鳥們的頭部大都長著一張「大嘴」,但是雄性盔犀鳥腦袋上的「盔」很特別。
這個被稱為「盔突」的角質凸起形如頭盔,質地類似象牙犀角,最重要的是它們是實心的。
對於雄性盔犀鳥來說,實心盔突是武器,無論是與同性競爭配偶,還是自我保護,只要用重達300克的盔突用力敲,都能達到自衛的目的,而且隨著腺體分泌出紅色的蠟質液體,原本蠟黃色的盔突會被染成紅色,從視覺上也給其他動物以震懾。
當然,盔突也是工具,盔犀鳥們用它來挖掘土壤或原木,以獲得食物。
然而對於心懷不軌的人來說,盔突則是雕刻的好材料。
首先是大小適中。
盔犀鳥的個頭不小,頭尾長達約1.2米,翼展大約1.8米,雄性的重量在6斤左右,雌性稍輕,也有5斤。盔突重量約占雄性盔犀鳥體重的10%,也就是大約300克,用它雕刻成的工藝品正合買家心意。
第二是鮮豔的紅色。
如前文所述,盔犀鳥的盔突會因為頭部腺體分泌出的物質浸染而呈現出獨特的紅,因此它也有「鶴頂紅」之稱,這種自然形成的顏色很容易受到人們的追捧。
第三是自帶造型。
盔犀鳥的盔突是它們頭骨前端連接喙的部分,原本造型就很特別,人們在雕刻時會保留喙的部分,再將頭骨部分進行縱向分割,隨後在立面上打磨雕琢出圖案。
第四是可雕刻的實心結構。
絕大部分犀鳥的盔突及喙都是空心的,比如腦袋看起來很大的雙角犀鳥,它們的盔突和喙其實是中空的,因此只是看著大,既不沉重,也不實在,自然無法用於雕刻(即便如此,不少雙角犀鳥會被誤認做是,白白沒了命)。
完整的盔犀鳥盔突價格高昂,甚至達到了象牙的5倍到10倍,因此單個盔犀鳥盔突的價格往往就能高達數千美元。
利益驅動下,盔犀鳥根本無處藏匿,在一波波、一輪輪地趕盡殺絕中,盔犀鳥已經局部滅絕,生存范圍一縮再縮,種群已成近危。
雄性盔犀鳥因為盔突被狩獵,那雌性盔犀鳥的狀況有沒有好一些呢?
並沒有。
由於盔犀鳥是一夫一妻制的鳥類,它們的繁殖過程極具儀式感。
每年三月到四月,雌雄盔犀鳥會先一起尋找合適的樹洞,等到雌性盔犀鳥做好產蛋準備,它就會鑽入洞中,雄性則將樹洞口用唾液和泥巴封住,給雌性盔犀鳥一個安全的環境產蛋、孵蛋。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大約是100天),雌性盔犀鳥的飲食將由雄性全權負責。後者通過洞口處僅剩的小縫將水果、堅果、蟲子等送入洞中,這種狀態會一直持續到它們的後代破殼。
雌性盔犀鳥和幼鳥會共同在洞中待上一段時間,隨後它也會出洞並封好洞口,留下孩子們在洞中安安靜靜地成長,雌雄盔犀鳥一起為孩子們尋覓口糧以餵養。
在此過程中,一旦雄性盔犀鳥有個三長兩短,雌性盔犀鳥和幼鳥得不到食物供給,就會餓到去世,盔犀鳥一家子都得遭殃。
在馬來半島、印尼、緬甸、泰國的雨林中,盜獵者早已充分掌握了盔犀鳥的習性,他們會模仿盔犀鳥的叫聲引誘其現身。
不等盔犀鳥搞清楚狀況,迎接它們的往往都是子彈。
每年有成千上萬只盔犀鳥遭到捕獵,使得它們在短短3年內就從近危到了極危,種群生存前景堪憂。
正如前文所述,一隻雄性盔犀鳥的離開,意味著將一家子盔犀鳥逼上絕路,就算雌性盔犀鳥和幼鳥幸運地活了下來,雌性盔犀鳥也會多年不繁殖,這也令本就處境艱難的盔犀鳥種群雪上加霜。
事實上,實施狩獵的獵人,有的只是為了賺錢,真正將盔犀鳥逼上絕路的是買家的欲望,讓獵人放棄打獵相對容易,但是讓人放下自己的欲望非常困難。
在保護盔犀鳥的行動中,有不少是原來的獵人,他們轉而成為了巡林員,既有穩定的收入,又不再因為狩獵盔犀鳥而受到內心的譴責(畢竟在一些地區,盔犀鳥被土著們認為是有神力之鳥),買賣才是讓所有野生動物陷入困境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