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4日,在位于白俄羅斯中西部的納利博基森林,生物學家瓦迪姆·西多羅維奇教授發現了一些令人興奮的證據!證據顯示,有五只狼圍獵一只棕熊,盡管這只棕熊的體型不算大,但這樣的現象在整個動物界都是十分罕見的。
無論是棕熊還是狼群,在森林食物鏈中,都屬于頭部的獵食者。但體積上巨大的差別,讓狼群也不敢輕易招惹棕熊。《國家地理》曾經拍攝到一組關于棕熊「狼口奪食」的鏡頭,而關于棕熊一巴掌「呼」死狼王的新聞也曾不止一次登上動物界新聞的頭版頭條。
那麼是怎樣的恩怨糾葛,讓狼群甘冒大險,圍獵棕熊,上演「七擒七縱」呢?
熟悉三國的朋友,肯定都聽過諸葛亮七縱七擒孟獲的故事。當年諸葛亮率兵出征,平定南夷之亂。期間擒住孟獲,諸葛亮非但不將他當做戰俘,還擺出好酒好肉招待,甚至讓他觀摩蜀軍的陣法。倔強的孟獲「大言不慚」,「現下我了解了你們的底細,要是你放我回去,下次我一定能夠戰勝你們。」
在「智多近妖」的諸葛亮面前,孟獲像個「鐵憨憨」,于是放了擒、擒了放,如此七次,讓孟獲打心眼里臣服于蜀。
那麼,狼群對棕熊的「七擒七縱」,也是為了讓棕熊臣服嗎?
西多洛維奇教授表示,「五只狼群圍獵一頭棕熊的過程,盡管沒有直接被鏡頭捕捉到,甚至現在依然在下雪,并且地面覆蓋了1至2厘米的積雪,但是它們的戰斗痕跡和軌跡依然十分明顯!」
這天,棕熊正在黑色榿木叢中休息,它選擇了一顆高大的云杉作為臨時的棲息場所。它收集了許多樹叢中掉落的細小樹枝,堆砌在云杉樹下充當「沙發床」,相較于棕熊300多公斤的體重,這床著實是簡陋的可憐。
正在它伸著懶腰享受午后時光時,危險也悄悄降臨了。五只野狼組成的覓食小隊,發現了這頭棕熊。于是,狼群慢慢靠近棕熊,準備打它個「措手不及」。不過,棕熊也十分機敏,在狼群靠近后,立即背靠杉樹進行防衛。但是這頭棕熊還沒有成年,暫時還不是五只狼的對手。
在大杉樹下的一番搏斗之后,棕熊邊打邊退,在與狼群拉開一段距離后,開始朝著另一個方向前進。
在逃跑的過程中,棕熊有意識地選擇植被茂密的地區行進,一路上穿過了柳樹林、茂密的蘆葦叢、小云杉林以及歪倒的樹叢。由于無法發揮直線奔跑的速度優勢,狼群也只能分散開來,在棕熊兩側追擊。在逃亡過程中,雙方的搏斗使河流凝固的冰面破裂,甚至有一只狼險些跌入冰冷的河水中。
盡管棕熊已經選擇了最短的路徑逃跑,同時算計好了途經的植被群落,但是樹林與樹林間仍然有50至100平米的空地間隔。每當經過空地,雙方就會爆發一次激戰,并在空地上留下血跡和毛發。根據檢測,血跡來源于棕熊,絕大多數毛發也屬于棕熊。
這樣的空地共有七處,由此可以看出,在圍獵棕熊的過程中,狼群一共發起了七次進攻,在彼此消耗了一部分體力之后,棕熊會繼續向新的樹叢逃遁,并盡快找到粗壯的大樹作為倚靠,護住自己的背部,正面迎擊,以免狼群形成合圍之勢。
狼與熊的纏斗,整整持續了3公里多。最后,二者之間最終的角逐在一片云杉樹林前展開。這場戰斗尤為激烈,過程中帶倒了兩顆大樹,并且從現場留下的血跡推斷,棕熊擊傷了一只狼,它自己也因此負傷。幾番搏斗之下,終于抵達了這次逃亡的目的地——小云杉樹林。
據西多羅維奇教授稱,「雖然關于狼群圍獵棕熊的情況,在此前從未聽聞,但是,從此次事件留下的軌跡觀察,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納利博基森林的狼群絕不是第一次組團圍獵棕熊。而棕熊的表現,也證明了它在應對狼群的攻勢時,游刃有余、目標明確,顯然是一副身經百戰的樣子。」
其實,在白俄羅斯中部的納利博基森林,狼和熊的恩怨由來已久。從2004年開始,生物學家西多羅維奇帶領其團隊,展開了對穴居狼群的學術研究。作為這片森林的「原住民」,穴居狼由于種族特性,一向過得怡然自得。物極必反,隨著「僑居客」棕熊的到來,狼群的日子也開始不好過了。
自2018年以來,棕熊開始愈發頻繁地出現在納利博基森林的各個角落,狼群也逐漸感受到棕熊對自己的威脅,而矛盾已不可避免,并且愈演愈烈,特別是在每年狼群的繁殖季節,這種矛盾尤為明顯。
根據早先設置在森林中的攝像設備顯示,棕熊曾經在這里攻擊過狼的巢穴。并且有直接證據表明,棕熊曾經在2019年5月下旬,對狼巢穴中的幼崽發動針對性 「進攻」,并將之殺死。
一對棕熊夫婦,曾經長時間尾隨和觀察過一對野狼夫婦,最終確定了狼的巢穴所在地。為了避免正面戰斗,棕熊夫婦選擇在野狼夫婦外出時,偷襲巢穴。狼夫婦回歸時,等待它們的就是空空如也的巢穴和一些殘存的血跡。
自2018年以來,每年的5到6月份,都會有相似的事件發生。成年雄性棕熊,會專門趁狼家長不在的時候,殺死并吃掉狼崽子。令人震驚的是,有記錄表明一頭成年棕熊在2018年的7~9月殺死了巢穴中的幼狼,2019年的同時期,它又一次出現在「案發現場」,以圖「二次作案」,但狼群已經遷徙到別處去了。
最近一次有記錄的案發過程,是在2021年的5月。依舊是一頭成年棕熊跟蹤到狼窩,并且「迫害」幼狼。當母狼回歸巢穴時,看到的就是滿目的狼藉和棕熊留下 的痕跡,幼崽早已不見蹤影。
此后,這位母親進行了長達數周的尋找,尋找范圍遠遠大于所轄領地。要知道,母狼離開領地的情況是不多見的。但是無論如何挖掘巢穴亦或是擴大搜索范圍都無法找到幼崽的蹤跡。很有可能,幼崽早已被棕熊吃掉了。
殺子之仇不共戴天!由此可見,狼群圍獵棕熊的行為實屬情理之中了。
以上種種跡象,都折射出了在納利博基森林,熊狼兩個種族在狼群繁育期和養育幼狼時期,關于領地之爭的嚴重矛盾與壓力。那麼,為何多年過去,二者依然沒有決出勝負呢?
這就不得不從,狼與熊二者的戰斗力和戰斗方式說起。一頭成年棕熊,身長可以達到2.8米,體重更能達到驚人的600公斤。但是,地球上體重最大的西北狼卻超不過80公斤而已。
在戰斗方式上,棕熊通常有撕咬和前臂擊打兩種「招數」,棕熊的咬合力可達385.86Kg,前臂揮擊力度至少可以和體重600公斤齊平。但是納利博基森林狼的咬合力不過149.85Kg,而且狼輸出全靠嘴,爪子的攻擊力幾乎可以忽略。
所以,單兵作戰,狼熊力量懸殊巨大,如果棕熊想要把森林狼的腦漿拍出來,僅僅也只是一爪子的事。可是,比起「熱愛」單打獨斗的棕熊,森林狼更愿意選擇團隊作戰。
一隊狼群的數量在幾頭到十幾頭之間,一般會由一個代表在領地附近搜尋獵物,找到獵物后,「代表狼」會發出呼嚎,相當于社會上的「搖人」,組成隊形后多對一地拿下獵物。
基于「狼群戰術」,人類軍事領域還衍生出這樣的戰術,并在二戰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狼群善于團戰不假,但是像《狼圖騰》中,狼王動輒指揮數百頭狼的景象,現實中卻是沒有出現過的。
因此,論單打獨斗狼在棕熊的面前不堪一擊,但是運用到團隊作戰,狼群的戰術還是夠棕熊「喝一壺」的。
時至今日,納利博基森林中,種群間的博弈仍在繼續。山貓、野兔、猞猁等等,都是這場競爭的參與者。在森林深處,濕潤的土堆之下,小狼崽們暫時逃脫了棕熊的「魔抓」,新一屆的「狼王」正在產生。
或許森林狼也將在新狼王的率領下,將棕熊徹底打壓,以報滅種之仇。當然,也或許是那頭逃開狼群圍獵的大棕熊,繼續「猥瑣發育」,成為這片森林真正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