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上還能有什麼東西是吃貨們都吃不完的嗎?在「好吃的是食材,能吃但不好吃的是藥材,不能吃的是建材」這樣的傳統中,還有什麼東西是我們的智慧解決不了的嗎?
那看一下這個藤壺圖片:
就這傢夥長成這個樣子,率先就把吃貨中的密集恐懼症患者篩選出去了,想到面前擺的這盤做成菜的藤壺原來是長這個樣子的,這讓密集恐懼症患者怎麼吃得下去啊!
藤壺這種東西,當然不是為了成為密集恐懼症患者的噩夢而存在的,但它們實實在在是很多海洋生物的噩夢,而且專挑大型海洋生物下手。
藤壺這個名字看起來像植物,實際上是節肢動物,人們看到的外表是它們的石灰質外殼。也因為它們的外殼,很長一段時間它們被認為是某種貝類,直到20世紀初,生物學家通過對藤壺的幼蟲的觀察,才確定這其實是節肢動物。
也就是說,這東西有個殼,殼裡邊是軟軟的肉,但它跟貝類沒有關係,反而跟蝦類有點關係。
剛才提到了藤壺的幼體,藤壺屬于變態發育,從出生到成熟要經歷無節幼蟲、腺介幼蟲和成蟲三個階段。
無節幼蟲階段的藤壺長得還算是眉清目秀的,有頭有眼睛,體型大概有1毫米,這一階段的藤壺主要任務就是吃喝長大。
然後就到了腺介幼蟲階段,腺介幼蟲階段的藤壺停止吃喝,專心找可以附著的地方。藤壺對附著點要求是比較高的,生物學家Wethey認為,水流速度是藤壺選擇附著點的主要考慮,水流速度要緩,但高于50/s時,附著機率會更高,一旦超過100/s,附著率又會減少。
除水流之外,附近有沒有天敵也是一個重要考慮因素,比如海星就可以吃藤壺。
附著點基底的粗糙程度也是藤壺需要考慮的,粗糙的基底更有利于藤壺的附著,太過光滑的基底則不利于藤壺的附著。
另外,顏色、光線、海水的溫度、鹽度也是考慮條件之一,桔色或綠色的,比較昏暗的環境藤壺會優先選擇。
還有,藤壺喜歡附著在富含節肢蛋白的地方,而這些蛋白恰恰是許多動物分泌到海水中的。
在綜合這些條件之後,鯨類和海龜就成了藤壺最喜歡附著的生物。鯨類和海龜遊速比較慢,而且鯨類的鰭比較短,沒有辦法清理清理自己身上的藤壺,海龜也是一樣。
為了讓自己附著得更牢固,藤壺會牢牢地嵌入鯨類和海龜的身體,甚至深入脂肪層,這讓鯨魚和海龜痛苦不堪。之前有一起座頭鯨攻擊船隻的事情發生,嚴格來說並不是攻擊,只是狠狠撞擊了一下就離去了,事後發現座頭鯨撞擊的地方留下了很多藤壺。
藤壺不光會寄生在座頭鯨身體表面,還會寄生到座頭鯨的生殖器官上,因為那裡有各種有機質,但這會讓座頭鯨感到非常痛苦。
由于藤壺是群居生物,只要有一個藤壺附著,就會引來一大群附著到上邊。大量的藤壺附著到海龜的身體上不但會對海龜的身體造成傷害,還會讓海龜降低遊速,讓海龜難以獲取食物。
在海洋中幾乎沒有天敵的座頭鯨和海龜,偏偏敗在了小小的藤壺手中。
其實不光是鯨類和海龜,船隻也是藤壺的主要附著點之一。漁民每年都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去清理附著在船體、船槳上的藤壺,藤壺甚至入侵了沿海的管道,給人們的清理帶來很大的困難。
不過,令人頭疼的藤壺,也是一道美食,被稱為「來自地獄的佳餚」,適用于多種烹飪方法,並且據說味道還很鮮美。
僅靠吃應該是吃不完的,怎樣應對藤壺帶來的危害,還是任重而道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