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就流傳著許多關于「人魚」的傳說,傳聞有一種一半人身,一半魚身的神奇物種,絕大多數人印象中的「人魚」都是影視劇中虛構出來的「美人魚」。
但是你知道嗎,現實中最早被記載的「人魚」並不像影視劇中渲染的這麼美麗,實際上就是一種已經存活了幾億年的兩棲類動物——大鯢(ní)。
大鯢也叫「娃娃魚」,這是由于此物種的叫聲就像嬰兒的哭泣聲一樣「嗚哇嗚哇」,所以常被人稱為孩兒魚、人魚、娃娃魚和啼魚等名字。
不過,由于娃娃魚的聲帶和體內的發聲器官並不發達,所以人們極少聽見它們的叫聲。有些養殖戶養了娃娃魚數十年都沒聽見過一次娃娃魚的叫聲。
「決決之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其中多人魚,其狀如帝魚,四足,其音如嬰兒,食之無癡疾」
這個早在《山海經·北山經》中就記載的一種「有四隻腳,且聲音如孩童一樣的人魚」就是娃娃魚,是如今存活著的最大兩棲類動物。
這種娃娃魚幼年時甚至不到2公分,但是在年滿15歲成年長大後,它的體型會持續發育,甚至終生變大。在記載中,記錄過最大的娃娃魚長達2米!體重甚至超過了180斤!
比人還大居然叫「娃娃魚」?
小時候就這?
長大了......omg
雖然名為「娃娃魚」,可是這個物種卻已經在地球上存活了近3億6千萬年之久!這簡直堪稱是現代版的「動物活化石」。
此物種的壽命與人相仿,通常娃娃魚在人工養殖的環境下,能夠活到60多歲,而一些野生的娃娃魚更是能活到130-200歲之間的長壽高齡。
憑藉在地球存活的資歷和年紀,這哪是「娃娃魚」啊,叫它一句「爺爺魚」我看也不為過。
「魚不可貌相」,你別看娃娃魚一臉人畜無害的樣子,嚶嚶嚶地好像是個溫柔孩子似的,實際上它們暴躁起來和鱷魚沒啥區別。
它們溫順的外表下其實隱藏著碩大的寬嘴和尖利的牙齒,其咬合力非常之大,能夠輕易咬碎甲魚烏龜的堅硬外殼。
甚至在捕食一些體型較大的魚蟹時,都不需要咀嚼,而是採用迅速生吞的方式,實在兇悍。
不少人工養殖戶就在此吃過大虧,被咬斷手指和手掌的受害者大有人在。
而人們之所以一直對其沒有什麼提防之心,首先是因為娃娃魚在人工養殖下,大部分沒有主動捕食獵物的習慣。所以在遇到危險時,它們多數時候只是釋放皮膚所分泌的粘液來干擾敵人,然後脫逃,並不會選擇直接正面硬剛對手,主動進攻性不強。
其次,由于娃娃魚是一種晝伏夜出、喜陰畏熱的「懶惰物種」,喜歡棲息在海拔一千米以下的水溶洞中。因此在白天的時候,它們幾乎沒有什麼精神頭,看起來蔫蔫的,所以大多呈現出了一種沒有進攻性的樣子。
于是人們就對它放下戒備,才會出現偶爾被它突然襲擊的危險。所以,娃娃魚實際上是一種具有攻擊性的動物,尤其是大型的娃娃魚,那一口細密的牙齒加上力量可不是什麼好惹的主。因此千萬不要由于好奇而去撫摸它,誰知道它今天心情好不好,會不會給你來上一口呢?
娃娃魚細密的排牙
而且正是因為娃娃魚懶得動的這個特性,加上自身新陳代謝慢,導致它們也非常扛餓!在吃飽一餐後,即使長達3年不進食,它們也不會被餓死。這樣的「爺爺魚」你服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