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是很常見的一大類兩棲動物,在生物學分類上是兩栖綱無尾目蛙科下的成員,蛙科之下共有50屬670種物種,分佈於全世界各大水域濕地內。相信很多小夥伴們都做過這樣的實驗,從小水池中找到青蛙卵,拿到家裡等待著它們孵化出小蝌蚪,最終經過變態發育小蝌蚪長大成為青蛙。
在數百個蛙科成員裡體型最小的不足幾公分,最大的要超過30公分,今天要介紹的就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青蛙,它們分佈在非洲,因此又被稱之為非洲巨蛙。科學家一直比較好奇,青蛙作為食物鏈的中底層成員,平常只會吃一些昆蟲,體型大意味著更容易被掠食者發現而捕食,那麼在什麼機制下非洲巨蛙長出如此大的體型?
非洲巨蛙英文名為Goliath frog,翻譯過來就是歌利亞巨蛙,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巨諧蛙」,主要分佈在非洲,但實際上這種巨蛙並不常見,只在西非的喀麥隆以及赤道幾內亞熱帶雨林中少數的幾條湍急河流中存在。成年後體長可以達到33公分,重量3.6公斤,當它們伸長前後肢進行跳躍的時候,體長可以達到1米,強壯的「四肢」讓這種巨蛙有超強的運動能力,最高跳躍超過3米。
人類喜歡上一種網紅美食「幹鍋牛蛙」,那麼很多其它掠食者也對這種巨蛙情有獨鍾,畢竟捕獵一次可以徹底地填飽肚子。
和大部分青蛙一樣巨諧蛙是體外受精,需要雌蛙排卵後雄蛙再進行受精,雌性非洲巨蛙每次產卵超過數百枚,正因為它們自身體型巨大,產的卵每一顆也都是巨無霸,直徑可以達到3.5毫米,因此成為很多動物喜愛的食物。這些受精卵經過一段時間的發育,最終成長為小蝌蚪,其實這個蝌蚪並不小,已經相當於鵝蛋那麼大,這是很多掠食者的最愛。
為了保護自己的受精卵以及後代的蝌蚪不被獵食者吃掉,非洲巨蛙和其它青蛙不同,它們會挑選合適的位置進行產卵,甚至還要進行築巢,這是其它青蛙不會做的。
非洲巨蛙喜歡夜晚活動,大部分的時間是待在水中,尤其是流速較快的河流,和大部分青蛙一樣喜歡吃昆蟲,但不同的是由於體型巨大,有的時候也會吃其它青蛙甚至一些小型的哺乳動物。非洲巨蛙有三種築巢方式,第一種是在現有的河岸邊上挖出凹槽用作產卵,第二種是在河岸邊現有的凹槽處插上石頭,構成很好的巢穴,第三種就是選擇在河流之間進行全新的築巢。
一般來講,非洲巨蛙喜歡採用第三種方式,在湍急的河流之間進行築巢,科學家推測這也是讓非洲巨蛙在進化的道路上體型越來越大的原因。
要想在河流之間搭建一個巢穴,那麼就必須搬動足夠大的石頭,才能避免被河流沖走,因此就需要有強壯的身體,這在某方面也影響了非洲巨蛙的「擇偶觀」,科學一點來講就是性選擇下,非洲巨蛙的體型越來越大。
採用第三種築巢方式後代的成活率要更高,因為在水流速較高的地方獵食者相對來說要更少,因此後代的成長要更加安全。
這種巨型動物生活在非洲大陸,有的時候它們躲過了天敵的襲擊,卻無法躲過人類的捕捉。非洲巨蛙變成了一種食物,甚至因為它們誕生出一種職業「青蛙獵人」,他們捕獵非洲巨蛙自己食用或者出售,一隻成年的非洲巨蛙可以售出8000法郎的價格,大約是100多人民幣。
就是因為這樣在最近幾十年間,非洲巨蛙的數量下降了50%左右,當然人類的捕獲並不是唯一原因,溫室效應的影響也很大,非洲巨蛙喜歡棲居在大約20攝氏度的水溫中,這有利於非洲巨蛙的後代進行捕獵,但是溫室效應的影響,全球平均氣溫升高,這對於非洲巨蛙是有影響的。
為了緩解這個物種目前的衰敗局面,科學家曾嘗試對非洲巨蛙舉行人工繁育,但多次嘗試都失敗了,最後發現非洲巨蛙的蝌蚪有獨特的食物要求,那就是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吃快速流動溪水中的一種草科植物(Dicraeia warmingii),只有這樣才能發育成為成年個體。
目前來講非洲巨蛙這種物種仍是瀕危的,需要人類付出更多的努力去保護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