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恐龍種類畫冊的朋友們應該還記得幾種頭頂有著骨質突起的恐龍,如雙冠龍、腫頭龍等。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也是一種類似的動物,不過它不是爬行動物,而是鳥類,也是長相最接近恐龍的現存鳥類——鶴鴕。
鶴鴕還有一個名字叫做食火雞,這個名字的來歷說法不一:
1.有人說是因為鶴鴕長得像火雞;
2.有人說鶴鴕兇猛可以吃火;
3.也有人說南鶴鴕頸部下垂的紅色肉贅像是嘴邊懸掛的兩團火苗。
但無論是什麼說法,食火雞這個名字都不是學界規定的正式名稱,所以本文中一概用鶴鴕這個科學上的中文正式名來進行稱呼。
鶴鴕生活在新幾內亞、澳大利亞東北部和周邊的幾個島嶼上,是古顎下綱、鶴鴕目、鶴鴕科的鳥類,目前現存三個物種:南鶴鴕(Casuarius casuarius)、單垂鶴鴕(Casuarius unappendiculatus)和侏鶴鴕(Casuarius bennetti),其中最常見的是南鶴鴕。
本文配圖都是南鶴鴕,一是因為它更出名,二是因為它在三種鶴鴕中是相貌最經典的,有代表性。
下文中如果不特殊說明的話,鶴鴕一詞均指南鶴鴕。
鶴鴕雖然擁有翅膀,卻特化了陸地生活能力而失去了飛行能力,跟鴕鳥、鴯鹋、美洲鴕鳥、幾維鳥等都屬于古顎下綱的鳥類,外部形態上也比較類似,只是體型大小不同。
要說外表上有什麼明顯不同的話,那就是鶴鴕的頭頂有著高聳起來的堅硬骨質板突,會隨著鶴鴕的年齡增長而逐漸增高,像恐龍一樣,相當霸氣。
鶴鴕在繁殖和育雛方面也比較特殊,它們是一妻多夫的制度。每一只雄性鶴鴕都有著自己的一片領地,而雌性鶴鴕與多只雄性鶴鴕的領地范圍有所交叉。
到了繁殖期,雄性鶴鴕求偶成功后會用落葉擺出一個簡單的窩巢,雌性鶴鴕會接受多只雄鳥的求偶,并在不同雄性鶴鴕的巢中產卵,而且這些卵也不一定是這只雄鶴鴕親生的。
產完卵以后雌性鶴鴕就啥也不管了,孵卵和育雛的重任交給了雄性鶴鴕,它們會積極養育和保護雛鳥,個個都是好爸爸(或者好隔壁老王)。
獨特的相貌還不是鶴鴕最出名的地方,它最廣為人知的是它生猛的性格和強大的戰斗力。
可能大家看到鶴鴕的樣子,首先想到的就是它低頭用骨板撞人的畫面吧。但其實這塊板板并不是用來戰斗的,鶴鴕最主要的武器是它的奪命金剛腿。
大家來仔細觀察一下鶴鴕的腳趾,就下面這張圖,看看它內側腳趾長達10余厘米的利爪,又鋒利又堅固,配合上鶴鴕發達的腿部肌肉和強大的爆發力,蹦起來一腳踹下去就算金剛狼都得去半條命。
而且鶴鴕的脾氣不太好,特別是繁殖期的雄性鶴鴕,如果有人靠近它的鳥蛋或雛鳥,會遭到鶴鴕的瘋狂打擊。
要知道在新幾內亞和澳大利亞這些比較與世隔絕的地方,原生哺乳動物是相當少的,強大的陸生食肉動物更是半點兒沒有,在這里占據高階生態位的正是像鶴鴕這樣的大型鳥類。
但自從人類把貓、狗、鼬、鼠等原本不屬于這里的食肉動物帶來后,很多本土動物都遭到了重大打擊。
鶴鴕雖然也受到了影響,但好歹沒有滅絕危機,因為尋常食肉動物也遭不住它的大力金剛腳。
歷史上鶴鴕傷人的案例不算很多,但也不是沒有。
1926年4月6日,澳大利亞有一名16歲的獵人(其實就是熊孩子)跟他13歲的弟弟在戶外發現了一只鶴鴕,并試圖獵捕它。鶴鴕拼命反擊,將16歲的哥哥踢翻在地后用利爪刺傷了他的脖子,最終導致此人搶救無效而亡,而13歲的弟弟則逃出生天。
2019年4月12日,美國佛州一位75歲的農場主被自家飼養的鶴鴕(進口的)襲擊而亡。
鶴鴕也因此登上了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官網,被評為世界上最危險的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