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你提名一種最懶惰的動物,很多人腦子裡第一個想到的肯定就是樹懶。
樹懶人如其名,真的是懶得出奇,它們的一生幾乎都是在樹上度過的,除非有特別的事情,否則是絕對不會下來的,可以說基本上就是生樹上,死樹上,就差跟那棵樹合為一體了。
不過在以懶為核心的一生當中,還是有一件事是可以讓樹懶積極起來的,這件事就是繁衍。
關于樹懶我們先來了解了解樹懶這種動物,從生物學分類上看,它們屬于哺乳綱披毛目樹懶亞目的物種,在樹懶科下麵又分的有三趾樹懶和二趾樹懶,目前全世界已知的樹懶大概是6種。
比起很多其他動物,這個數量可以說並沒有優勢,從物種生存和發展的角度來看,多樣性越少就意味著它們在整個生物圈當中的競爭力越弱,一旦環境發生稍微劇烈一些的變化,就很容易成為犧牲品。
從分佈范圍上看,樹懶主要生活地域還是集中在美洲大陸,尤其是中部和南部的熱帶雨林當中。之所以選擇這裡,是因為樹懶需要穩定的高溫。
它們無法像大部分的恒溫動物那樣在一定的范圍內調節自己的體溫,以適應氣候的變化,樹懶需要基本相當或者高于自己體溫的環境溫度,才能正常生活。一般來說這個體溫區間在28到35攝氏度之間,如果少于這個最低值,它們很快就能察覺到,並且出現不良反應。
從生活習性上看,樹懶最顯著的特徵就是跟樹木難捨難分的習慣,我們經常說生物無法離開自己周圍的環境單獨存在,而樹懶幾乎就是無法離開一棵樹木單獨存在。
所以經常有人開玩笑說,如果再往前演化一步,樹懶可能就變成寄生于樹上的一種動物了,從某種程度上講,也確實可以把它們描述為某種樹棲動物。
對于樹懶來說,在地面活動是一種非常奇怪的狀態,一旦從樹上下來,它們就像人類離開地面一樣,不知道應該如何行動了,我們在動物園看到的樹懶經常都是抱著一根木樁,但實際上自然環境中的樹懶更喜歡倒掛的姿勢,除非需要往高處爬的時候才會把身體擺正,否則就會一直保持這個狀態。
從人的視角看來好像很費力,時間一久腦袋還會充血十分不舒服,但是對樹懶來說卻很簡單,有時候它們甚至可以就這樣待上一天。
因為長時間這樣不活動,所以樹懶的身上也慢慢成為了一些蘚類植物生長的地方,你如果在野外遇上一隻樹懶,就會發現它們的背上總是綠油油的,顯然對于這些植物來說,樹懶已經和一塊石頭或者木頭沒有什麼區別了。
不過如果你是在路面發現它們的,那你可能會被它們略顯詭異的姿勢嚇到。
樹懶的積極性我們說樹懶基本不會來到地面活動,除非有特殊情況,但一旦下來之後,它們的行動就會稍顯困難,因為長時間待在樹上的原因,它們的後肢已經退化得差不多,基本沒有可以支撐身體的力量,只有前肢能夠活動。
于是出現在你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幅畫面,它們就像兩隻後腿被打傷而只能用兩隻手支撐著往前爬的人一樣,貼著地面緩慢移動,而且速度也是慢得出奇,兩公里不到的距離,有時候要花上一個月甚至更久的時間。
其實樹懶之所以喜歡待在樹上,是因為這裡有能夠滿足它生存需求的全部東西,一個棲息地,加上吃不完的葉子,就能讓它睡好吃好,怎麼還會想要離開呢?
說到吃飯,我們人類肯定是非常積極的,但是樹懶還是延續著自己一貫的風格,不僅吃得慢,而且消化也相當慢。
一開始人們以為是這些葉子不好消化,但後來仔細研究之後才知道,樹懶吃的本來就是熱量很低的葉子。
只是它們的身體已經從外到內都習慣了這種慢節奏的處理方式,所以對樹懶來說,吃一頓飯也是相當不容易的一件事,至少一次消化就要幾個小時之久。
有人肯定會問,樹懶行動和反應這麼遲緩,那要是遇到敵人的攻擊怎麼辦呢?
實際上樹懶的天敵並不多,因為它們大多數時候都藏在茂密的樹葉當中,很少會被發現。而且根據生物學家的猜測,樹懶並不是食肉動物的最佳選擇,因為它們的肉質很柴並不好吃,即便捕獵起來很容易,也很少會成為這些捕食者的目標。
當然,如果實在是找不到食物的時候,樹懶也是不得已的選擇,而被捕食的樹懶也基本不會反抗,至于原因嘛,也許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也許是懶。
但是這些連求生都懶得爭取的傢伙,在一件事上卻表現出異常的積極性,這件事就是繁衍。
繁衍的本能會讓它們從樹上下到地面,然後經過一兩個月的爬行去到自己的配偶所在的某棵樹或者某個地點,這時它們的行動速度也明顯快于其它時候,對于它們來說,簡直是拿出半條命了。
結語所以說,不管是多懶的生物,終究還是會被自然賦予的本能所掌控,造物主沒有將樹懶徹底變成寄生于樹木的物種,也許正是要保留它們繁衍生息的通道,畢竟它們在整個生物鏈當中確實沒有什麼生存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