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又稱為祈禱蟲,顧名思義是因為它的前臂舉起時像正在祈禱的少女。普通螳螂一般只有五公分最長不過十公分。
獅子是世界上唯一雌雄雙態的貓科動物,其頭體至少有35公分,全長大約有3.3米。
這樣兩種體態懸殊、戰力不同的動物,身體變成同樣大小,戰鬥力有區別嗎?
放大縮小體積之前先對比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區別
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之間本質的區別是那根脊椎。對,就是這麼直白。脊椎動物分為五類:哺乳動物,兩棲動物,魚類,鳥類、爬蟲類;無脊椎動物一般分為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等。
這裡的獅子屬於脊椎動物,螳螂屬於無脊椎動物。
脊椎動物最大的優勢是有發達的內壁結構和發達的神經系統,但是無脊椎動物沒有骨骼。
一般而言脊椎動物比無脊椎動物大得多,脊椎動物生長發育好,而無脊椎動物比較小行動也很遲緩,因為沒有辦法去支撐一個巨大的「殼」。
節肢動物的身體遠不及脊椎動物。很多人認為節肢動物的爪子很威武,但其實這個大爪子就是個空殼子。
曾經有一個人做了一個對比實驗,一隻老鼠和一隻蟑螂都鑽進兩個搖動卡槽內,拖拉機旋轉速度為2200轉。機器停下後老鼠鑽出來在地上打滾,看上去很暈並沒受傷。但是節肢動物蟑螂在機器剛剛啟動時,身體裡的零件就已經甩出來了。
螳螂體積變得和獅子一樣大
麻雀雖小五臟六腑俱全,但是蟲子可不俱全。
螳螂等比例放大後會遇到三個棘手的問題:骨骼強度、呼吸效率、神經傳導速度。
體重增加,體積就變大了。體長如果增加兩倍,那麼它的重量就增加到了八倍,但骨骼的橫截面增加四倍,顯然無法支撐體重。想要支撐起這個龐大的體重,就需要加厚身體的骨骼。
殼多糖雖然能用來支撐骨架並且保護身體,但在獅子面前不值一提。體長增加到兩倍,需要氧氣的細胞數量就增加到八倍,昆蟲那落後的呼吸器官和循環系統無法提供足夠的氧氣。
螳螂的神經系統也無法完全掌握過大的體格。昆蟲的神經是無髓鞘神經纖維,傳導速度最多也就1 m/s—2m/s,如果螳螂放大到獅子的體格,從頭到軀幹尾部大約1.8m到2m。螳螂從接受外部環境刺激,到中樞處理回饋,一個來回3~4s。而脊椎動物的衝動神經是100m/s,在這場競爭裡,這種反應速度還是算了吧。
獅子變得和螳螂一樣大
按照原有尺度,螳螂可謂是昆蟲獵手。甚至有螳螂捕食小型蜥蜴的鏡頭被拍到,它沒什麼腦子,沒有恐懼更沒有顧慮,一切都按本能來,抱上就啃。獅子變成螳螂的體型,它的相對優勢就消失了,獅子也就沒活路可逃了。
不要覺得蟲子很厲害,海洋裡的節肢動物椰子蟹靠海水才能勉強移動,而且重量還不超過20公斤。
最後
人類對萬物都有一種樸素的審美,更快、更高、更強,但是我在這裡不得不說一切硬體都應該和軟體配套。
昆蟲的設定都是按照它在自然界的合理的生存方式而定的,能生存就有它的生存之道。
螳螂在演化中形成的特徵,大部分隻適用於它那個生態位,獅子亦然。
如果把獅子縮到螳螂那麼小,輸的就該是獅子了。違背常理的事,都不會有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