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肉好吃卻多刺,不知有多少人因為被刺卡住的陰影,導致終身不敢吃帶刺的魚,除了人類,在生物圈吃魚的動物有很多。
有像鳥類一樣把魚一口吞的,還有像棕熊一樣大快朵頤的,吃魚的方法多種多樣,可是幾乎很少聽說有動物被魚卡到,這是為什麼呢?
吃大馬哈魚的棕熊
阿拉斯加的棕熊是出了名的愛吃魚,每年大馬哈魚回溯到河流上游產卵的季節,棕熊就在淺水區守株待兔,吃掉沿途大量的大馬哈魚,儲存脂肪度過寒冬。棕熊這樣囫圇吞棗的吃魚,不會被卡到嗎?
有人說棕熊不會被卡,大馬哈魚和三文魚類似,是鮭魚的一種,平常大家在超市買的三文魚都沒什麼刺,所以大馬哈魚大概也沒什麼刺,真的是這樣嗎?
三文魚
實際上超市買到的大塊三文魚都是被剃掉過魚刺的,並非它們本身無刺,棕熊之所以不會被卡原因其實很簡單。
棕熊和人一樣是雜食動物,吃東西的時候挑得很,特別是魚多到吃不完的時候,更會挑肥揀瘦,它們抓到大馬哈魚通常不會吃完,一些棕熊只會吃魚腹處最肥嫩的部位,比較節儉的棕熊可能會把背部的肉吃掉,這幾部分的肉一般是沒什麼魚刺的。
棕熊吃魚現場
在食物不那麼豐富的階段,棕熊當然也不會這麼浪費,它們通常將魚肉,先是咬幾口,咬成適合吞咽的大小,隨後直接就吞下去了,而胃部的胃酸能直接將魚刺軟化,防止魚刺對胃部造成傷害,所以,只要不把刺嚼出來,就不怕魚刺卡到喉嚨。
實際上大部分擅長吃魚的動物,都是採取吞咽的方式,用魚肉包裹住魚刺,只要魚刺安全到達胃部,它就不具備威脅性了。
鵜鶘的狼吞虎嚥
大部分水鳥都是吃魚的行家,它們的絕招就是吞咽,完全不經咀嚼的吞咽,所有的鳥類全部都沒有咀嚼能力,它們的鳥喙堅硬無比,喉嚨堅韌切富有彈性,魚刺根本難以傷到它們。
另外,鳥類的食道也比其它動物寬闊很多,像鸕鷀可以一口吞下和它體重一樣的魚。有人可能會問了,這樣吞下去,鳥不會消化不良嗎?
鳥兒的消化系統是十分簡單及直接,由進食到排出廢物這個消化過程不會多于一天的時間,它們還會經常儲存一些小石頭放在胃中,幫助研磨食物,連石頭都不能傷害它們的胃,更何況細細的魚刺呢?
美洲蛇鵜
不論是棕熊吃魚還是鳥類吃魚都沒有太多技巧性,這種豪邁的吃魚方式和人類有本質區別,要說真正的吃魚技術大師,那還得看這些動物。
我們形容一個人會吃魚,會說它吃魚像貓一樣。貓吃完的魚,還能保持整個魚骨架的結構完成,它是真正的吃魚專家。
長滿倒刺的貓舌頭
家貓吃魚,一般吃的是煮熟的魚,而魚熟了之後,骨頭會變硬,貓通過長滿倒刺的舌頭將魚刺和魚肉分開。
在野外的時候,貓卻只能吃到生魚,生魚的魚肉和魚刺連接緊密,不容易分開,貓通常都是將那些細細的魚刺碎後吞咽,這樣吃魚有被卡住的風險,但是被卡住後它們可比人類有辦法的多。
貓咪嚼碎魚骨頭
實際上,無論是魚刺、毛球及其他東西,一旦貓咪覺得肚子裡不舒服,就會通過反胃肌的作用將其吐出來,以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
還有一種吃魚專家是水獺,它是真正的「細嚼慢嚥党」,不同于鳥類的整個吞咽和貓咪把刺挑出來,水獺吃魚就像研磨機一樣,它吃魚的時候會慢慢地嚼,全都一直嚼得細細的,咽下去。
水獺
野生動物並不是不會被魚卡住,只是它們對忍受痛苦的能力很強,大部分動物都能很快恢復,長期吃肉鍛煉出了消化道,有足夠厚的粘膜與外壁保護,在吞咽過程中不怕被魚刺卡到。
很久以前,所有的食肉動物包括我們的原始祖先都一樣,吃魚都不用挑刺,而現代人由于長期吃被烤熟和煮熟的食物,消化道比動物的要脆弱得多,沒有足夠結實的外壁保護,所以吃魚害怕被魚刺魚骨卡到。
相比于我們的祖先,我們的吃魚技能是在不斷退化的,但還好,對于食譜豐富的人類來說,不吃魚也可以吃其它肉類替代。
但是對很多動物來說,魚是他們唯一的食物,那些不會吃魚的要不被淘汰了,要不改行吃其它食物了,誰也不是生下來就會吃魚,對它們來說吃魚就是求生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