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長類裡,吃素的多吃肉的少,大猩猩和眼鏡猴充分說明瞭吃素吃肉跟體型大小沒關係,大猩猩塊頭大,是個十足的素食者,眼鏡猴小不點,卻是靈長類家族中唯一的純肉食成員,而像人類和黑猩猩這樣的傢夥,則是雜食者的代表,後者不像我們吃起肉來不挑不揀,豬牛羊、雞鴨魚都能吃,它們酷愛捕食一種同類——紅綠疣猴。
這並不是說黑猩猩不吃其他動物,螞蟻會被它們從樹洞裡釣出來吃,龜會被它們碎掉堅硬的外殼食用,野豬野羊的幼崽會被它們盯上,鼠兔等小動物也在它們的食譜上。
只是按照比例來說,紅綠疣猴佔據了黑猩猩肉食組成的80%以上。
黑猩猩吃龜
而且黑猩猩捕食紅綠疣猴的成功率相當高,研究者曾經在烏幹達跟蹤觀察過一個黑猩猩群體。
在10年的時間裡,這個群體的黑猩猩一共進行過350多次捕食紅綠疣猴的行動,成功捕食910多隻紅綠疣猴,平均每次都能捕食2只到3只,紅綠疣猴種群也因此面臨著生存危機。
有人可能會問,猴子看起來比黑猩猩靈活許多,為什麼這麼容易被抓到?
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紅綠疣猴是純素食的猴子,生活在林間,顏色鮮豔、身手矯健,能在樹林中穿梭。
它們的體長大約45公分到65公分,尾巴比體長還要長一些,能達到50公分到80公分,長長的尾巴對它們來說是維持身體平衡的好幫手,但也為自己招來了麻煩。
紅綠疣猴通常是在高30米到40米的樹冠上行動,而黑猩猩則常在地面活動,即使在樹上時,也會首選5米到30米左右的高度做床、休息。
按理說,黑猩猩想要捕食在高處活動的紅綠疣猴並不容易。
然而,紅綠疣猴尾巴雖長,但不夠靈活,通常呈自然下垂的狀態,這就給了黑猩猩可乘之機。
當黑猩猩出擊時,紅綠疣猴想要往更高處逃跑,尾巴卻拖了後腿,黑猩猩便會找準時機扯住紅綠疣猴的尾巴,被拽住尾巴的紅綠疣猴就像被掐住了命門,最終無力逃竄。
其次,紅綠疣猴面對黑猩猩的捕食,時常會選擇正面對抗而非逃跑,但是黑猩猩的體長是紅綠疣猴的1倍多,體重更是達到了紅綠疣猴的5到6倍,因此受限于身體條件,紅綠疣猴往往會在對抗中敗下陣來。
就算選擇逃跑,紅綠疣猴也很難逃出黑猩猩的手掌心,因為黑猩猩捕獵講究的是策略和配合。
黑猩猩作為半樹棲動物,其移動方式與猴子不同且略顯笨重,所以它們往往不是在樹上捕食紅綠疣猴的,而是儘量趕它們下樹。
捕食時,數隻黑猩猩分工,負責埋伏並實施捉捕的黑猩猩和負責封堵猴子逃跑線路的黑猩猩會提前卡好位置,隨後負責驅趕猴群的黑猩猩登場,想要四散逃跑的猴子此時才發現可供選擇的去路不多,無奈落入黑猩猩的埋伏。
不光捕獵時講究方式方法,黑猩猩吃紅綠疣猴也會根據猴子的大小選擇下嘴的順序。
幼年猴子頭骨還沒有癒合,它們會從頭部下嘴,而面對頭骨堅硬、四肢健碩的成年猴子,胳膊腿和臟器則更具有吸引力。
所以,紅綠疣猴瀕臨滅絕的「罪魁禍首」並非人類,要真算起來,人類只能算是個「幫兇」。
常年的焚燒、砍伐森林使得紅綠疣猴的棲息地被嚴重破壞,生存范圍變小,也就加劇了黑猩猩對于紅綠疣猴的捕食。
如今整個紅綠疣猴家族的情況都不容樂觀,13種紅疣猴中有11種都是極危或瀕危物種,另外兩種已經消失了數十年,據推測可能早已滅絕。
人類除了減少對森林的破壞外,能做的並不多。
因為黑猩猩捕食紅綠疣猴就跟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狼吃羊、羊吃草一樣,盲目和主觀的幹預可能會起到反作用,美國黃石公園狼群和鹿群的故事就是前車之鑒。
當然對于紅綠疣猴來說,還是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壞消息是它們面對黑猩猩的捕食,只能盡可能逃跑保命,或者乖乖待在較高的樹冠上;
好消息是當紅綠疣猴的數量少之又少時,黑猩猩遇見它們的幾率就會降低,捕食一隻紅綠疣猴的成本會增大,因而黑猩猩可能會選擇捕食其他更容易獲得的動物,這樣紅綠疣猴也就有了喘息的機會,而不是被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