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和獅子雖然都是貓科動物,但它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都相差甚遠,其中獅子喜歡在草原上生活,以群居的方式為生。老虎則喜歡生活在森林之中,以獨居的方式生存。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將兩隻老虎放在非洲大草原上,那老虎究竟會氾濫成災,還是被自然選擇所淘汰呢?
老虎是森林生態系統中的頂級掠食者,它的身體和狩獵習慣已經適應了森林環境。比如:老虎狩獵主要以伏擊為主,老虎通常很有耐心,發現獵物之後,會等到獵物走到包圍圈後,再發動偷襲,如果不幸被獵物逃脫,那老虎也不會去追。
這是因為森林環境錯綜複雜,遮掩物較多,獵物一旦跑遠,老虎就容易跟丟。
在非洲草原上,老虎的生存策略很難讓它捕獲到食物。首先是因為非洲大草原上的遮掩物較少,而且動物在生存過程中,演化出了獨特的預警系統,比如:生活在當地的鳥類,通常會為食草動物通風報信,導致老虎難以隱藏自己的身影。
另外,非洲草原上的地勢非常平坦,遮掩物較少,因此這裡的食草生物要麼演化出了群居的生存策略,要麼演化出了快速奔跑的能力。
其中群居的動物,相當於有非常多雙眼睛,只要其中一個個體發現了天敵的存在,它們就會相互提醒,導致老虎狩獵失敗。
而演化出了快速奔跑能力的獵物,則很容易將老虎甩下。老虎沒有同伴,無法像獅子一樣採用團隊狩獵的方式,很容易導致狩獵失敗。
另一方面,老虎的短跑能力雖然比較強,但它們的長途奔跑能力較差,也無法像斑鬣狗這樣,通過長途追趕的方式將獵物累倒。
曾經將幾隻華南虎放在非洲草原上野化,雖然野化後的老虎能夠成功狩獵羚羊,但要知道的是狩獵場所是一個人工圈禁起來的大場地,並不是真正的野外,如果把這些野化的老虎放歸非洲草原,它們很可能會因為無法適應環境而滅絕。
2002年時,曾將兩隻未成年的小老虎運往非洲野化。由於這兩隻小老虎從小在動物園中出生、在動物園中長大,就連它們的母親也是如此,以至於它們已經喪失了在野外生存能力,就連遇到雞都會嚇一跳。
在野化的過程中,它們逐漸學會了捕食沒有飛行能力的雞,以及體型較大,奔跑速度較快的羚羊。
在野化過程中,先後將多隻小老虎運往非洲,在這裡它們不僅學會了狩獵,而且還繁殖了虎二代、虎三代等。
只是,這些野化的老虎仍舊無法放歸野外。根據國內外專家介紹,大型食肉動物的野化工作最好要遠離人。這是因為小老虎如果從小和人生活在一起,那麼它們長大後將會不怕人,反而可能會親近人。而親近人的老虎放歸野外,其實非常危險,因為它們不怕人,更可能會在村子附近遊蕩,給當地居民帶來安全隱患。
從適應能力上來看,這些老虎們都能夠適應非洲炎熱、乾旱的環境,但是當地的植被不夠高大,難以隱藏它們的身影,幸運的是它們生活在人工圈養區域,有工作人員會根據需求投喂它們。
原計劃,這些小老虎們早就應該回國,但因為各種原因,現如今這些老虎仍舊在非洲當地生存。
老虎的身體構造其實更加適合森林環境,森林之中隱蔽物較多,而且獵物們無法成群活動,非常適宜老虎伏擊狩獵。
而草原環境隱蔽物較少,獵物們常常以群居的方式生存,這就導致老虎狩獵失敗的機率非常高,除非它們能夠像獅子一樣群居生活,利用團隊合作的方式狩獵,否則它們很難在非洲草原上生活下去,更不要說氾濫成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