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吃貨們的眼中,澳大利亞是一個神奇的國度,別的地方是什麼物種好吃,什麼物種能被吃到滅絕,但澳大利亞是「什麼好吃,就氾濫什麼」。
比如:澳大利亞的兔子,亞洲鯉魚,甚至就連沙漠之舟駱駝都在這裡氾濫成災。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知道,人類大約在6.5萬年前開始走出非洲,大約5萬年前才到達澳大利亞。到達澳大利亞之後,人們利用先進的武器和工具捕獵大型動物們,導致澳大利亞體型超過50公斤的大型動物被滅絕到只剩下1種:袋鼠,其餘都被滅絕,包括:袋獅。
在18世紀80年代時,澳大利亞又作為英國的流放之地,被流放了許多英國罪犯,許多服役結束的英國罪犯並未返回自己的國家,而是留在澳大利亞生活。
留在澳大利亞就意味著它們要在這裡找點事情做,就這樣一些人留在當地放牧,或者是開墾土地。
我們知道,澳大利亞腹地很多位置屬于熱帶沙漠氣候,沙漠佔據了絕大多數國土,而荒漠地區資源又非常豐富,為了獲得資源,澳大利亞大量引進了駱駝,而這些駱駝就是當時的交通工具,人們的衣食住行包括通訊等都離不開駱駝的幫忙。
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內燃機時代很快來臨,即使是再優秀的駱駝,也無法比得過火車、汽車,以至于駱駝逐漸從生活必備品變成了可有可無地累贅,以至于一些駱駝被拋棄,或者是自行逃離了圈舍。
由于澳大利亞缺乏大型食肉動物,在當時雖然還有袋狼存活,但是袋狼被人們污蔑為「偷羊賊」而遭到大量屠殺,根本無法威脅駱駝的生存,因此逃到野外的駱駝們沒有天敵的制約,很快就繁衍生息。
駱駝雖然被譽為「沙漠之舟」,但這並不意味著駱駝不需要水,事實上,駱駝可以忍耐乾旱,是因為駱駝每次可以飲用上百公斤的水,而駱駝又喜歡群居為生,因此一旦駱駝遇到小水坑,它們將可能會將整個小水坑中的水一掃而空。
野外水源的減少,必然會影響本土生物的生存,造成本土生物的數量銳減,甚至滅絕。
另外,野生駱駝們還會與家畜等搶奪水源,它們會破壞農場設施,尋摸著水源的味道沖進農場,掠奪農場主為家畜們準備的水源,然後揚長而去,造成家畜因缺水而死亡。
在乾旱的年頭,瘋狂的駱駝們還會沖進小鎮,喝掉人們儲存的水,甚至還會爬到空調機附近,喝管道內的冷凝水。
正是因為駱駝的存在導致了當地生態環境更加惡化,而且嚴重影響了當地人們的農業生產,以至于官方會定期捕獵駱駝,而憤怒的農場主們有時也會自行掠殺駱駝,曾經有一名農民,在3小時內就射殺了113頭駱駝,儘管如此,面對失控的駱駝人們仍舊無能為力。
面對著逐漸失控的駱駝,當地政府也開始採取措施。
可能在我們看來,捕獵駱駝還不簡單,只要讓吃貨們放開了吃,就不會有這些問題了。但其實吃貨們還真的解決不了這樣的問題。
首先是因為駱駝大多生活在荒漠地區,獵人們難以狩獵駱駝,即使捕獵了一兩群駱駝,也于事無補。
其次是因為駱駝雖然沒有成本,但是捕獵駱駝成本,運輸成本,宰殺成本,以及烹飪成本等也非常高,將可能會導致這些駱駝的售價比飼養的家畜還要昂貴,沒人願意食用。
再者,野生駱駝接觸到的野生環境不同,有可能會攜帶病原體,食用野生動物風險較大。
既然吃貨們解決不了氾濫的駱駝,那麼當地政府就採取了其他的措施捕獵駱駝,那就是:項圈。
當地會捕捉一頭駱駝,然後為其帶上項圈後放生,該項圈帶有定位功能。駱駝喜歡群居,失群的駱駝尋找到駱駝群後會加入它們,但它不知道的是,它的定位已經將整個種群都出賣了,人們會定期找到它的位置,然後捕獵它所在的種群,只留下它,讓它繼續加入新的種群。
在我們看來,這種策略非常殘忍,讓帶著項圈的駱駝一次次地「出賣」自己的同伴,也一次次地飽嘗離群之苦。但是面對失控的駱駝,人們實在是想不到其他更好的解決方法,只能定期捕獵,減少它們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