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快訊
7年交配一次,10年不吃不喝,洞螈這麼懶為什麼還沒滅絕!
2022/06/20

在波斯托伊那溶洞之中,生活著一種罕見的水生蠑螈,也被稱之為洞螈和人魚。

因為它們的形狀很像是一條幼龍,所以一些地方還將它們稱之為小龍,並認為在該洞穴之中生活著一條可怕的巨龍。

洞螈雖然是動物,但是它們的行動極其緩慢,據科學家們統計,洞穴之中最為活躍的洞螈,在長達230天裡也僅僅移動了38米,而大多數洞螈每年只移動4.8米,其中有一隻長達7年沒有移動過一步。

不僅如此,洞螈的交配也非常懶惰,研究發現它們6、7年才會繁殖一次。

那麼問題來了,移動速度如此之慢,交配也如此懶惰的洞螈是如何生活在現在的呢?

洞螈

洞螈在洞穴之中已經演化了數百萬年時間,研究認為在過去它們也是相當活躍的動物,只是因為意外, 它們被圈進在了地下洞穴之中,而洞穴之中幾乎沒有陽光。

沒有陽光意味著這裡的浮游植物或者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所以植物無法生存,而植物是食物鏈中的生產者,洞螈是消費者,沒有生產者生產能量,以至于洞穴中的能量非常匱乏,只能依靠外界流水的交換帶來能量。

這就導致可供洞螈消費的能量不多,它們必須要節約來之不易的能量。

在這種生存壓力之下,一些較為活躍的、對能量需求量較高的洞螈被自然選擇所淘汰,而留下來的都是懶惰的,對能量需求量較少的個體,有些個體甚至可以持續10年不進食而不會去世。

幸運的是,雖然洞螈如此懶惰,但是在該洞穴之中,它們是最大的捕食者,沒有其他天敵能夠威脅它們的存在,所以它們也不需要演化出較強的敏捷性來躲避天敵,因此它們得以在洞穴之中慢悠悠地長大。

由于洞穴之中光線昏暗,這就導致擁有視覺並不是一種優勢,反而會消耗能量,所以洞螈的視覺已經退化,對光的感知能力不足,但是嗅覺、聽覺和味覺等都異常強大,它們能夠感知到水流的變化,哪怕非常微弱。

交配的洞螈

儘管洞螈為了適應低營養的洞穴環境,演化出了低耗能的生存模式,但當它們發育成熟後,仍舊會受基因的趨勢而尋找配偶進行交配。

研究發現,大多數洞螈只會在進食和交配時才會移動,而它們的交配週期也非常長,大約是6、7年一次,甚至有些個體每隔12.5年才交配一次。

交配時間間隔較長,意味著它們種群抵擋外界環境變化的能力較弱。

這是因為 生物抵擋外界變化,需要依賴不斷變化的基因,而基因種群變化速度越快,越有利于生存。比如:病毒,病毒繁殖週期非常短,而且許多病毒採用RNA作為遺傳物質,這使得後代基因變異速度非常快,也正是因為如此,不斷變異的病毒有可能會逃脫人類的疫苗保護,導致原有的疫苗失效。

洞螈交配週期較長,意味著種群基因更迭速度較慢,而外界環境又在不斷發生變化,當種群不再適應這種變化時,此時它們就可能會面臨滅絕風險。

事實也確實如此,洞螈對水質的要求非常高,一旦水質受到污染就會消失。而現如今沒有受到污染的水源越來越少,導致適宜它們生存的環境也越來越少,棲息地不斷減少。

不過,與世隔絕的洞螈還有一些用處,在過去一些科研機構會將洞螈放在洞穴中,洞螈對環境的要求非常高,洞穴中有微小的環境變化就會對它們造成影響,所以科學家們會用它們來測試洞穴環境。

但隨著現如今洞螈數量越來越少,以及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這一方法逐漸被淘汰,而是採用了更為專業的科學儀器研究洞穴環境。

長壽的洞螈

科學家對洞螈最有興趣的點,並不是洞螈的慢,而是它們的長壽。

研究人員曾經在洞穴之中發現了一隻洞螈,通過研究發現它已經達到了60歲,但身體仍未有衰老的跡象,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洞螈的年齡或可達到100多歲,比人類都要稍微久一些。

關于它們為什麼能活這麼久,其實現如今還沒有明確答案,不過科學家們一直都在研究它的長壽之謎,希望能通過它來幫助人類實現長壽,甚至是永生。


撿到1只金色「鳳凰」鳥,不會飛還很難聞,聽完獸醫的解釋「無言了」!
2022/07/26
19年「亞馬遜雨林中發現有一頭座頭鯨」,生物學家百思不得其解!
2022/07/26
「滿滿奶水」卻不能喂,狗媽跑到街上傷心求助路人:我的孩子被搶走了
2022/07/22
被主人放棄的二哈,拖著行李漫無目地行走,紙條上的內容讓路人果斷收養
2022/07/22
流浪狗瘦成了「皮包骨」,路人好心帶回家收養,幾個月後:太可愛了
2022/07/21
靠「睡姿」走紅的小狗,一年後變好看了,擁有了40多萬粉絲
2022/07/21
這7種水「最傷」狗狗身體,很多人都喂過,看完不要讓牠喝了
2022/07/20
女子給大貓搓澡,大貓十分乖巧可愛,看清後倒吸一口涼氣:我的老天爺~
2022/07/20
男子將小老虎收養回家,總是被家中狗狗欺負,當老虎長大後請不要笑
2022/07/20
放女兒和狗單獨在家,回來看見狗狗模樣想哭:當狗也不容易
2022/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