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毛黑亮而長,胸前有「V」字白斑,俗稱「月熊」
在亞洲地區,黑熊算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大型動物,它的分布范圍很廣,從東南亞一帶到俄羅斯,均有分布。
它們體型龐大,成年之后雄獸能長到60-200千克,體長120-189厘米,雌獸會相對小很多,體重一般為40-140千克,體長110-150厘米。
亞洲黑熊身上的毛發主要為黑色,具有光澤,而且比較長,胸前有一道明顯的「V」字型白斑,形似月牙,因此在很多地方又將亞洲黑熊稱為「月熊」或者「月牙熊」。
亞洲黑熊因為分布范圍十分廣,所以不同地區的種群會有一些差異,尤其是體現在毛發上面。
比如東部的黑熊毛發比較短,西南部的毛發則更長一些,它們的皮毛每年都會脫換一次,換毛的過程比較緩慢。
與棕熊相比,亞洲黑熊的頭骨略呈長圓形,會顯得更長一些,額骨平緩,頂骨較寬,吻部較短,整體來說,外形跟犬科動物有那麼一點點相似。
尤其是幼熊,長得很像一只小黑狗,在過去的東北地區,人們常常會誤將剛出生不久的亞洲黑熊當成小黑狗。在東北地區,亞洲黑熊也就被稱為「狗熊」。
除了北極熊之外,熊科里面的成員,幾乎都是雜食性的,雖然不像野豬那般不挑食,但基本上對于能吃的食物,也都是來者不拒。比如各種植物的根、莖、芽、果實,魚、蝦、蟹,鳥類、嚙齒類、腐肉等等。
尤其在一些存在大型捕食者的地區,亞洲黑熊更愿意承擔起「清道夫」的角色,它們會在棲息地內積極尋找大型捕食者進食過后的獵物殘骸,或者是藏起來的食物。
至于亞洲黑熊的食肉占比,受環境影響較大,通常來說它們以植物性食物為主,但如果棲息地內能獲得的肉食性食物較多,它們也會加大食肉的比重。
就拿棕熊來說,隨著全球變暖,一些棕熊往更北的地區探索和覓食,但因為越靠近北極圈,能獲取的植物性質的食物就越少,因此這部分棕熊會比其他地區的棕熊更偏向于肉食性。
有觀點認為,亞洲黑熊可能會比美洲黑熊更多食肉。
亞洲黑熊是典型的林棲型動物,也是高超的生存大師,在棲息地內,它們能夠找到各種各樣的食物,而且能夠隨著四季的變化,尋找各種應季的美食。
比如在春季,萬物復蘇,森林中的各種植物開始長出嫩芽、嫩葉,而亞洲黑熊則會采集這類新鮮多汁的植物。
到了夏季,一些植物結出果實,同時夏季也是各種昆蟲、小動物最豐富的季節,為它們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
別看亞洲黑熊長得好像很笨重的樣子,但實際上它很靈活。擅長爬樹,能上樹摘果實吃;也熟悉游泳,甚至能下水捕魚。
當然亞洲黑熊還有一個多數動物都不具備的厲害本領,那就是能像人一樣直立行走,還可以像人一樣坐著。
作為自然界的生存大師,亞洲黑熊有著靈敏的嗅覺和聽覺,半公里以外的氣味,它們能聞到;300步開外的腳步聲,它也能聽到。
不過雖然嗅覺和聽覺能力極強,但亞洲黑熊的視覺卻很差,是個近視眼,因此在東北地區,人們通常也稱其為「黑瞎子」或者「熊瞎子」。
或許正是因為眼力不好使,亞洲黑熊的行動會異常謹慎和緩慢,也較少主動攻擊人。它們白天一般躲在樹洞或者巖洞中睡覺,到了夜晚出來活動和覓食。
不過雖然理論上說黑熊很少攻擊人類,但實際上作為一種大型的野生動物,黑熊算得上是十足的猛獸。
它們性格膽小謹慎,但同時也容易被激怒,一旦受到刺激,便會激起它們的攻擊性。
現實中也有不少黑熊攻擊人類的例子,平日里的黑熊,容易被各種突發的聲響、舉動嚇退,
但如果發怒時,它們就會不顧一切沖過來。
在動物世界里面,體型往往就代表著實力,亞洲黑熊不僅擁有龐大的體型,而且還擁有大型捕食者該有的尖牙和利爪,可以說實力非常強悍。
發怒的黑熊敢跟豹子對打,所以在其棲息地內,即便是豹子,也不敢輕易招惹黑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