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有關于「雙頭蛇」的故事聽了不少,每每在腦海中,都會自動聯想起它們恐怖的樣子。
傳說中的「雙頭蛇」體型龐大,長有兩個腦袋,張開嘴巴露出兩個尖尖的毒牙,令人不寒而慄。「雙頭蛇」被視為不祥之物,每每出現,都會引發災難。
除了中國之外,實際上許多國家也都有關于「雙頭蛇」的傳說,比如在古希臘神話裡面,雙頭蛇就是天后赫拉的保護神,也是女性的保護神。
現實中也有「雙頭蛇」,但與神話故事裡面的「雙頭蛇」不同的是,現實中的雙頭蛇褪去了玄幻色彩的面紗,相對來說沒那麼恐怖,而且也分兩類。
一類是因基因突變導致的畸形個體,簡單來說就是控制頭的部分基因發生了突變,導致一條蛇長出了兩個腦袋,這是一種十分罕見的變異,其機體就是雙頭蛇。
另一類則是正常的蛇,因尾巴部分長得十分像腦袋,看上去也有兩個蛇頭一樣,比如鈍尾兩頭蛇,在民間,也將其稱為「雙頭蛇」。
身上長有黑鱗,尾巴像腦袋
廣東韶關始興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是典型的森林生態系統類型,地處南亞熱帶向中亞熱帶過渡的地帶,氣候溫潤,潮濕多雨,植被茂密。
森林覆蓋率達到了98.7%,給眾多野生動物提供了優良的棲身之所,所以始興南山保護區,是廣東乃至全國生物多樣性較為豐富的地區之一,無數珍稀的野生動物在這裡繁衍生息。
近日,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在整理架設在保護區內的65台紅外相機所拍到的畫面時,就發現了罕見的鈍尾兩頭蛇。
鈍尾兩頭蛇是遊蛇科兩頭蛇屬的爬行動物,也被稱為「兩頭蛇」、「雙頭蛇」、「越王蛇」、「枳首蛇」。
體型細小,蛇體全長大約30多公分,背部被灰黑色或灰褐色,邊緣為黑色的鱗片覆蓋,形成網狀紋路,腹鱗主要為橙紅色。
顧名思義,鈍尾兩頭蛇的尾巴粗鈍,無論是形狀還是花紋及粗細,都跟頭部相似,且有黃色環狀斑紋,乍看之下就像是有兩個頭一樣,因此得名「雙頭蛇」。
以蚯蚓為食,常在地下行動
對于蛇我們並不陌生,絕大多數的人,對蛇都有著天生的恐懼感。大多數的蛇也的確兇猛,它們以各種小動物為食,一旦人類打擾到它們,極有可能被咬。
被蛇咬傷之後,除了疼痛,更要命的是多數蛇都具有較強的毒性,尤其是如五步蛇、眼鏡蛇等劇毒的蛇類,短時間內就能要人性命。
與常見的蛇類相比,鈍尾兩頭蛇看起來有兩個頭一樣,給人的感覺就更加可怕了。
但實際上相對于大多數的蛇來說,鈍尾兩頭蛇無論是傷人,還是被人遇見的機率都要小得多,以至于人們常常用「罕見」來形容它們。此次在廣東韶關始興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的發現,也是第一次。
鈍尾兩頭蛇是典型的穴居蛇類,受限于體型太小的緣故,它無法捕食較大體型的動物,所以主要以蚯蚓為主要食物,常年在泥土下行動。
鈍尾兩頭蛇一般在海拔300米的山丘上出現,但在高山和平原上也有發現,它們喜歡氣候溫暖濕潤的地區,因為這樣的環境下泥土比較鬆軟,有利于它們棲身或行動。
看著唬人,實際沒多大攻擊力
從外形上看,「雙頭蛇」比普通的蛇類更加可怕,但是你知道嗎?包括鈍尾兩頭蛇在內的大多數遊蛇科動物,基本上都是銀樣鑞槍頭,看著唬人,典型的中看不中用的形象。
就拿鈍尾兩頭蛇來說,看起來威風凜凜,但實際上它是一種無毒蛇,不僅無毒,而且還不兇猛,以至于只能鑽入地下覓食蚯蚓等小動物,連老鼠都捕捉不了。所以多雨潮濕蚯蚓多的地區,也是鈍尾兩頭蛇常出沒的地區。
鈍尾兩頭蛇就在兩個國家有分佈,為中國和越南,其中中國是主要分佈地區,在廣東、廣西、貴州、福建、江西、四川、湖南、海南等多數南方省份,都有相關記錄。溫暖濕潤的地方,是鈍尾兩頭蛇的理想棲息地。
蚯蚓在地下行動自如,靠的是能分泌黏液來減輕摩擦,而鈍尾兩頭蛇靠著身上細小的鱗片,也能在地底下鑽土打洞。與其說它是一種蛇,倒不如說是一種大型「蚯蚓」來得更加恰當。
鈍尾兩頭蛇一般在植被茂密的區域才能見到,尤其是林中腐葉較多的地方,是它們的理想棲身之所。
由于它們體型太過細小,穴居且行蹤隱秘,因此雖然數量不少,但也不容易被人發現,所以每每提及鈍尾兩頭蛇時,媒體們幾乎都會用「罕見」來形容。
作為一種「雙頭蛇」,它與我們印象中的「雙頭蛇」又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並不是真的有兩個頭,另一個是喬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