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北有一段與俄羅斯的邊界線,長度只有55公里,就是新疆北部的阿爾泰山。山脈全長約有2000多公里,南面是中國,北面是俄羅斯,東面是蒙古國,西面是哈薩克斯坦。
阿爾泰山孕育了豐富的生機,它有著廣袤的寒溫帶針葉林、亞高山草甸和山地苔原,這里的樺樹林充滿浪漫情懷,落葉松密集成海,針闊混交林繽紛絢爛。山地物種、歐亞草原帶上的物種以及環北極分布的物種在這里交匯,棕熊、狼、猞猁、雪豹經常光顧潮濕的針葉林。
本來猞猁與狼是一對死對頭,但在阿爾泰山的泰加林里,棕熊與狼也是一對冤家。這不,一只母棕熊跟蹤一只母狼,找到了狼窩,忙刨開2米深的狼窩,吃掉了嗷嗷待哺的5只幼狼。
俗話說得好,柿子要撿軟的捏,相對于捕食成年的狼,捕食幼狼對于棕熊來說,顯然是更容易的事情。還有就是,棕熊殺掉狼的幼崽,這意味著掐斷了狼群的未來。
這個道理,母狼也十分清楚。所以母狼在選擇狼窩的時候十分謹慎,會刻意躲避棕熊。一般說來,狼窩藏在十分隱蔽的地方,林中的棕熊一般很難找到。
母狼還小心翼翼,即使棕熊在狼窩附近幾公里遠出沒,母狼也倍感威脅,立馬會帶著幼狼搬家。
最近,從紅外相機記錄的視訊中可以看到,在阿爾泰山北坡的泰加林中,母狼把剛產下的小狼寄養在一個開口很小的樹洞中,然后就出去覓食了。
這時,出現了一只母棕熊,別看棕熊十分笨重,但它們也不是沒有腦子,找到狼窩對它來說根本不是問題。它并不會盲目尋找,而是跟蹤處在繁殖期的母狼,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找到了狼窩。
棕熊來到狼窩旁,用自己厚重尖銳的前爪,輕松就把約2米深的狼窩入口刨開了。5只幼狼擠在洞里,嚇得一動不動,棕熊揚起熊掌,直接拍死了這些幼狼,然后三口兩口就把幼狼吃了個一干二凈。
此后,狼群為了保護幼狼,開始把狼窩建到了原始森林之外的地方,這里的荒野中很少有棕熊出沒。
無獨有偶,去年夏天,一只母棕熊在曾經是赤狐的窩中發現了狼窩,在這個1米多深的洞穴里,6只幼狼正等著狼媽媽前來喂食。
這只母棕熊沒啥經驗,花費了幾十分鐘才挖開洞,至于到底有沒有吃掉幼狼,紅外相機沒有拍攝到。只拍到母狼與頭狼站在不遠處,眼睜睜看著棕熊,它們想上前,但又止步不前,這主要還是因為它們打不過棕熊,這時出面反而會引來棕熊攻擊自己。
大家知道,狼群一般都是以家庭為單位,擁有交配權的頭狼與母狼,在繁殖期它們會尋找隱蔽位置繁衍后代,這個時候是跟家族成員短暫分離的。沒有了狼群的保護,它們的實力相對薄弱,根本就不是一頭成年棕熊的對手,所以它們不敢上前獵殺棕熊,去了也是找死。
等棕熊一走開,母狼與頭狼馬上跑回自己被摧毀的巢穴邊,看上去它們很害怕,十分小心地在檢查巢穴,但是沒有找到幼崽。這些幼狼很有可能被棕熊吃掉了。
兩只狼很失望,不得不離開了這個地方,可是到了晚上又回到窩邊,又在四處尋找,還試圖挖掘坍塌的巢穴,結果還是沒有發現自己的幼崽。它們被迫接受了自己幼崽被吃的事實,這時,兩只狼對著天空開始哀嚎,陰冷的森林變成更加陰森可怕。
至于棕熊為何要對狼的「寶寶」下狠手,動物學者們各有各的看法,總結起來有兩點:
其一,其實棕熊純粹是餓了,正當尋找食物時,恰巧發現了一個狼窩,棕熊當然不會放過這頓肉食。
其二,狼與棕熊本來就是水火不容的兩種猛獸,在棕熊的世界里,逐漸成熟的幼狼會威脅自己的生存空間,棕熊選擇先下手為強,把這些「未來之敵」扼殺在「搖籃」中。
很多人認為,狼群不敢反抗棕熊的欺凌。其實,狼群不是不敢反抗,而是絕不硬扛。狼的天性就是睚眥必報,它們面對棕熊的欺凌,絕對不會忍氣吞聲,也不會啞巴吃黃連,而是千方百計打回去。
狼群想出了比較獨特的方法,既然你弄死我的幼崽,那我們也對你斬草除根。這樣一來,還能避免棕熊幼崽長大后,又來搶奪狼群的食物。
于是,狼群開始了針對棕熊幼崽的襲擊計劃。狼群跟蹤母棕熊,希望能找到棕熊幼崽,一旦找到,狼群就會想盡辦法,將棕熊的幼崽置于死地,以絕后患。打不了棕熊,咬死你的幼崽總可以吧!
老天不負有心人。狼群總算找到了母熊的2只幼崽,別看2只小熊看起來有些驚慌失措,但它們也不怕狼群,也許小熊血統里就有對狼的藐視。
頭狼一聲令下,狼群撲向了2只小熊,它們要報「殺子之仇」。就在關鍵時刻,母熊從不遠處沖了過來,呲著尖牙,揮舞著粗壯的前臂,似乎在怒吼道:你們這群下賤的狼,想欺負我棕熊的孩子,還不夠資格。
狼群是有備而來,早有準備,圍著棕熊母子3個不停地咆哮,它們想通過狼牙咧嘴的兇相加之咆哮的吼聲,讓小熊的心理受到打擊,從而慌亂中四處亂跑。
哪知這些小家伙不僅不怕,也學著狼仰天嚎叫,地動山搖,反倒把1只亞成年的小狼嚇了一個趔趄,但在頭狼的鼓勵下,狼群很快又穩住了陣腳,還縮小了包圍圈。
母熊也不是好欺侮的,以壓倒一切的優勢,三拳兩腳就打跑了頭狼,又迅速地驅散了包圍小熊的3只狼,順勢還把2只小熊攏到自己的身邊。別的狼看到「頭狼」被打敗,再也不敢戀戰,只好灰溜溜地跟著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