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億萬條蚯蚓霸佔操場的消息在網路上引發熱議。事發地位于台東的一所小學,原本整潔的操場硬是爬滿了一根根蠕動的蚯蚓,這批蚯蚓短則幾公分,長則十幾公分,還有超過20公分、身體粗壯的「龐然大物」。因為數量多且過于密集,看得人「頭皮發麻」。
在學校工作了二十多年的總務主任蘇俊榮稱,這些蚯蚓似乎有些「不同尋常」,他曾多次派人將蚯蚓驅趕到操場的草地上,但它們紛紛掙扎著爬回跑道,任憑太陽「暴曬」。部分蚯蚓可能實在是受不了陽光炙烤,或爬到牆根下,或爬到走廊裡,惹得小女孩、女老師不敢靠近。
蔡見明是該小學校長,他稱億萬條蚯蚓「集體出動」並非首次,因為去年就發生了一次,蚯蚓數量比今年有過之而無不及。按照蔡見明的說法,學校最近幾年一直大力發展特色足球,在草坪綠地上花費了大量資金,而綠化面積達10000多平,因為草質卓越,所以吸引了蚯蚓前來。問題是,這些蚯蚓為何見了草坪就扭頭就走呢?蔡見明校長並沒解釋。
臺灣部分網友對動物能預測暴風雨、地震的說法深信不疑,紛紛推文稱是不是應該提前做些準備。另一部分網友則反駁,蚯蚓爬到地表純屬正常的一種自然反應,與地震沒半毛錢關係。
實際上,從大的范圍來看,蚯蚓集體爬到地表的實例眾多。2017年10月惠州市某社區地表突然湧現出大量蚯蚓,最後愣是被社區居民噴打蚊蟲藥驅散了。無獨有偶,2018年河南駐馬店確山縣普會寺鄉、新安店鎮等多個鄉鎮下轄村落、農田出現大量蚯蚓,數量遠比這次小學出現得多。當地地震局為此派專家前往調查,最後確認這是蚯蚓對周圍環境的一種正常反應,但並不一定就是地震的徵兆。
某科普網站給出的解釋是,蚯蚓活動與土壤溫度、濕度,尤其土壤中的溶氧量關係密切。蚯蚓通過皮膚與土壤實現空氣交換,從而完成呼吸過程,所以一旦土壤中的空氣減少,導致蚯蚓呼吸不暢而「被迫」爬出地表。
蚯蚓沒有呼吸器官,體表分佈著大量的微血管網,微血管與土壤中緊密接觸過程中實現氣體交換。這是因為血管中的血漿中含有豐富的血紅蛋白,而血紅蛋白很容易與氧氣結合。研究表明,蚯蚓體內40%的氧氣由血漿中的血紅蛋白進行傳遞的。
土裡的蚯蚓
當然,並非所有的蚯蚓遇到土壤缺氧就感到窒息,還與蚯蚓的品種有關。目前全世界有3000多種蚯蚓,其中我國有200多種,環毛蚓、愛勝蚓、異唇蚓、杜拉蚓是幾個較為常見品種。
科學家研究指出,蚯蚓習性與所生活的地域環境密不可分:越靠近熱帶的區域,蚯蚓耐高溫能力越強一些;越靠近沙漠乾旱地帶的蚯蚓耐饑渴能力越強一些。
但遇到極端環境,這些蚯蚓只能馬不停蹄地湧出地表了,比如濕潤的土壤突然多了大量積水,土壤溫度突然暴漲,再比如土壤中滲入有害物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