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我們人類來說,平常吃東西是有講究的,奇奇怪怪的東西不亂吃,有危險的更是堅決不能吃。其實對野生動物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有些動物可能由于外因或內因選擇了和同類完全不同的食譜,最終這份「黑暗料理」或許會要了它的命。下麵就講一講一隻老虎亂吃東西釀成的悲劇。
2016年9月,在印度卡納塔克邦邁索爾縣的保護區中,一隻正值壯年的8歲母虎神秘死亡,初步檢查並未發現任何明顯的外傷,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帶著這樣的疑惑,負責屍檢工作的獸醫接著又剖開了老虎的肚子,如果胃內沒有食物,那麼虎的死因有可能是饑餓。然而結果卻讓獸醫大吃一驚,這只母虎在死前那段時間,非但不存在饑餓問題,而且伙食還非常另類。
在母虎的胃中,獸醫總共發現了三隻動物的殘骸。首先進入視線的是懶熊的爪子,這可是很了不得的獵物,對于孟加拉虎來說,兇猛好鬥的懶熊絕非它們的常規獵物,大部分保護區的老虎食譜中壓根沒有懶熊,少數地區也只占2%以下。前面我們提到,母虎身上並沒發現顯著的外傷,當時它應該是毫髮無損地捕殺了熊,因此這頭倒楣的懶熊不太可能是老虎死亡的元兇。
懶熊是老虎的勁敵接下來的第二隻獵物是一隻穿山甲的殘骸,這也是相當罕見的,不得不說,這只母虎似乎尤其偏愛那些奇奇怪怪的食物,在吃東西這方面一點都不常規。我們知道,穿山甲只是比較難啃,在捕食和進食過程中不存在什麼潛在危險,這對于解答老虎的死因仍然沒什麼幫助。
最後一隻獵物無法簡單地用怪異二字來形容,如果說老虎吃熊和穿山甲尚且在人們正常的認知范疇中,那麼在老虎胃中發現毒蛇或許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聞所未聞的。這是一條圓斑蝰的頭部和尾部,圓斑蝰廣泛分佈于南亞地區,以毒性劇烈著稱,是印度咬人最多的毒蛇之一,這個發現基本上鎖定了老虎的真正死因——被蛇咬了。
獸醫指出,體表無明顯外傷排除了內鬥或捕獵受傷的可能,頭部、爪子和皮膚完好無損表明這不是偷獵者所為,胃中未消化完的肉否定了饑餓而死的推測。一隻正值壯年的健康母虎在吃完東西後幾小時內就突然死了,顯然這條圓斑蝰就是它最後的晚餐。
我們試著把案情重演一遍——這只母虎發現了一條圓斑蝰,而圓斑蝰面對老虎採取了不躲不避、原地反擊的策略,這是圓斑蝰面對威脅時的常見行為。這一行為更加激起了老虎的攻擊欲望,從這只虎腹中的懶熊和穿山甲來看,我們有理由認為它比一般的虎更大膽,同時對其它動物有很強的好奇心。于是戰況就這麼升級了,一場原本可以各退一步各自安好的遭遇戰演變成「既分高下也決生死」的決鬥。
當老虎殺死毒蛇,把對方的腦袋和尾巴吞吃入腹時,它絕對料想不到,在戰鬥中一閃而過的刺痛感最後會要了它的性命。
事實上,被圓斑蝰咬死的猛獸何止這只老虎,幾個月前,印度馬哈拉斯特拉邦的一頭成年公懶熊也栽在圓斑蝰手裡了。大約十年前,奧利薩邦的一家動物園發生了類似的事故,受害者是一頭8歲的公懶熊。這麼多的猛獸死在圓斑蝰嘴下,這種蛇的致命之處到底在哪呢?
圓斑蝰殺死的成年公懶熊
這只被毒死的老虎到底被咬了幾口?總共幾口其實並不重要,只需一口就能讓它歸天。學者曾經測試過圓斑蝰的毒液總量以及它第一口所釋放的毒液量,結果發現13條成年圓斑蝰平均毒液量為118毫克,它們第一口就要釋放54毫克毒液,也就是總量的46%。
幼年圓斑蝰更加激進,5條幼蛇平均毒液量是52毫克,第一口就要消耗掉28毫克毒液,比例將近54%。也就是說圓斑蝰第一波攻擊就會向目標注射一半左右的毒液,幼體由于受驚後更緊張,第一口往往會釋放更高比例的毒液。
圓斑蝰的毒性也很強,上世紀60年代,學者用實驗小鼠測定過圓斑蝰的半數致死量(LD50),腹腔注射和靜脈注射的數值分別為0.4毫克/千克、0.133毫克/千克。巴基斯坦圓斑蝰對小鼠的半數致死量為靜脈0.19毫克/千克,斯里蘭卡和印度的靜脈LD50分別為0.24以及0.32毫克/千克。
採集到的圓斑蝰毒液我們對照圓斑蝰第一口注射的毒液量來計算一下,基本上第一口的劑量就足以殺死老虎和懶熊這樣的猛獸。
印度是著名的蛇傷大國,由于人口密集,毒蛇種類多,醫療條件也比較差,該國每年死于毒蛇的人數是非常驚人的。2011年的一份研究指出,印度每年有4.59萬人被毒蛇咬死,去年最新的研究也證實了這個數字毫不誇張,該文章估計,2000~2019年這20年間,印度總共約有120萬人死于毒蛇,分攤到每年大概是5.8萬人。
儘管印度棲息著超過60種毒蛇,但大部分的蛇傷案例是由被稱為「四巨頭」的四種毒蛇包辦,它們分別是圓斑蝰、印度眼鏡蛇、印度環蛇以及鋸鱗蝰。這四種蛇在印度廣泛分佈、毒性強,受驚擾後攻擊性強,因此在致死數量上遠遠甩開了其它毒蛇。如果要在這四大天王中再選出一名冠軍,那圓斑蝰可以說是當仁不讓,接下來我們來看一組數字。
印度那格浦爾政府醫學院于2006~2008年收治了432名蛇傷患者,其中172人沒有表現出任何中毒跡象,另外260名患者存在局部或全身中毒症狀。有116個案例(44.6%)未能識別蛇的種類,其餘144例被「四巨頭」包圓,而圓斑蝰一馬當先占了28.5%,其次是鋸鱗蝰11.5%,環蛇和眼鏡蛇分別為8.1%和7.3%。在致死案例方面,圓斑蝰咬死22人,致死率29.7%,環蛇8人,眼鏡蛇7人,鋸鱗蝰3人。
圓斑蝰骨架在去年那篇總結過去20年印度蛇傷事件的論文中,學者回顧了33篇嘗試識別毒蛇種類的文獻,結果顯示,蛇傷案例中多達43.2%是圓斑蝰所為,幾乎占了半壁江山,這個數字或許有些虛高,但多少也能說明這種蛇在「四巨頭」中的超然地位。
和所有毒蛇一樣,圓斑蝰並非主動的天生咬人狂,這種蛇咬人主要是這麼幾種情況:農民白天在稻田裡勞作,或者手工採摘花生,手和腳驚嚇到圓斑蝰,引起毒蛇自衛式的攻擊。還有就是晚上有些人走路不帶電筒,不小心一腳踩上了圓斑蝰,也會招致蛇的報復。
儘管圓斑蝰每年都會殺死不少人,但是很多印度人對這種蛇仍然保持著尊重和關懷。兩年前有位印度爬蟲學家在網上分享了他營救一條圓斑蝰的經歷,當時那條蛇躲進了火車鐵軌的道岔縫隙中,處境十分危險,一旦鐵軌變道就性命難保。好在有個路人及時發現了蛇,並聯繫這名專家實施了營救,記得當時底下有將近一百條評論,幾乎是清一色的肯定和祝福,人們對動物的這種友好態度確實挺令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