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每日郵報》9月11日報導,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動物園發生了一起令人難以置信兼震驚的事情:園內一條約60多歲的球蟒在20年內沒有接觸雄性的情況下,產下了7顆卵。
科學家表示,這種情況非常罕見,而且這種生物通常不會在這個年齡還有繁殖能力。
據悉,這條雌性球蟒沒有名字,編號為361003,在1961年被其主人送至動物園。據說球蟒當時約3歲,後來一直呆在動物園存活至今,可以說這條蛇相當長壽。
在7月底左右,動物園飼養員發現它產下了7顆卵,大吃了一驚,因為這條球蟒至少在20年內沒有靠近過雄性球蟒。目前這7顆卵有3顆放在孵化器中(大約會在一個月內孵化)、2顆被用於基因檢測(可測出它是有性繁殖還是無性繁殖)、2顆沒有存活跡象。
動物園的爬行動物學家馬克·萬納表示:「球蟒無性繁殖是不尋常的,不過並不罕見。蛇有時會儲存精以延遲受精,但通常情況下,球蟒在60歲之前就停止產卵了。」
「對於某些人來說,這事聽起來可能沒什麼感覺,但對於我們動物園的員工來說實在是太興奮了。這條特殊的雌蛇已有60多歲的歷史,應該是全球動物園中記載的最長壽的蛇,並且至少有20年沒有見過雄性!」
資料顯示,動物園共有2條球蟒,另一條是雄性,約31歲,但它們並沒有同處一個爬蟲館。而在2009年,雌性球蟒曾產下許多無法孵化的卵。兩條球蟒的接觸記錄要追溯至上世紀90年代末,因爬蟲館重新設計和清理,飼養員將它們放在一個桶裡。所以萬納懷疑這些卵和2009年所產下的卵跟雄蟒有關,但也不排除無性繁殖的可能。
當然,這一切需要等待基因檢測結果出來才知道。
那麼歷史上有沒有蛇類存在無性繁殖的記錄呢?還真有!
美國路易斯維爾動物園內一條長達6米的雌性網紋蟒「Thelma」,獨自生活了4年後,於2015年產下了61顆卵,最後孵出了6條健康的網紋蟒。經過科學家的DNA檢測,這6條小網紋蟒都具有「Thelma」所有的遺傳信息。研究發現,這條網紋蟒的繁殖之所以不需要雄性,不是曾經和某條雄性網紋蟒在一起時將精儲存了起來。
而是生殖細胞在分裂時,形成的一個叫「極體」的副產物。當卵細胞與極體結合,就能發育成胚胎。換句話說,那6條小網紋蟒都是「Thelma」的半克隆體。
最初科學家認為脊椎動物出現無性繁殖的原因是出於外部因素,如人工隔離所引發的壓力,動物園的網紋蟒和科摩多巨蜥就是例子。2006年,英國兩家動物園圈養兩條雌性科摩多巨蜥,在多年獨處的情況下,也出現了無性繁殖的行為。
但在野外條件下,火雞、鞭尾蜥、雙髻鯊、腹蛇等動物中均發現存在無性繁殖的現象(目前還沒有發現哺乳動物存在無性繁殖的例子)。因此有科學家提出很多猜測:有性繁殖需要消耗的能量太大,雌性需要面對雄性競爭,或者長期找不到配偶的關係等等......
從演化的角度上看,無性繁殖確實可以解決物種數量的問題。不過也有一個明顯的缺點,當種群密度低的時候,缺乏遺傳多樣性的問題會無限放大,最終會走向滅絕。儘管存在缺點,但無性繁殖在蛇類、鯊魚中存在了億萬年而沒被淘汰,肯定有不為人知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