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薩的物種豐富度還是比較高的,根據官方的數據顯示,自2021年6月開始,拉薩市生態環境局就與中國環科院合作,在拉薩各地野生動物比較密集的區域布設了紅外相機,這些自動拍攝的紅外相機也反饋回了大量的影像資料。
幾個月過去了,根據對紅外相機的數據進行分析和梳理,在拉薩境內,新發現了80種動物,包括鳥類、爬行類、哺乳類等等。在青藏高原上的眾多物種里,方臉的藏狐算得上是非常奇特的一種。
很多人了解藏狐,都是網絡上的表情包,藏狐長著一張方方正正的臉蛋,與人們印象中俊美帶點狡黠的狐貍形象相差太大,加上天生帶有反差萌,所以被人們發覺并制成表情包之后,在網上迅速走紅。
由于藏狐所棲身的環境,氣候比較高寒,所以它的身上的毛發也比較蓬松濃密,所以看起來它的臉蛋也就更方了。
不過你知道嗎?因為藏狐的方臉附著著更多的肌肉,所以它的臉應該算是食肉動物中最專業的一類,有較強的咬力。
整個狐貍家族,大多數成員基本上都有著較高的顏值,比如赤狐、白狐等等,同時狐貍也是狡猾的代名詞。
不過藏狐雖然也屬于狐貍的一種,但是它的外表,卻與一般的狐貍格格不入,由于身材肥圓,臉蛋四方,在蓬松毛發的襯托下,顯得更加「土肥圓」,因此網絡上有些人親切地將其稱為青藏高原上的「啊方」。
乍看之下,藏狐給人一種敦厚老實的感覺,但仔細看久了之后,你會發現它的敦厚中又帶著狐貍獨有的狡黠,這是它獨有的特色。也正是這種反差萌,讓藏狐得以迅速走紅,成了網絡熱門生物。
狐貍屬于犬科動物,現代所有的犬科動物均由當初的小古貓發展而來,經歷了多次分化之后,最終出現了現代犬亞科并得以存活了下來。
狐貍家族一共可以分為6屬23種,藏狐屬于狐亞科狐屬,所以它的外表雖然與我們印象中的狐貍不搭邊,但它也是實實在在的一種狐貍。
藏狐背部的毛發呈褐紅色,側身為淺灰色,腹部為白色,四肢下部為淺紅色,臉大耳朵小,牙齒發達,犬齒細長,尾巴毛發異常蓬松。
藏狐是高原生態系統下的物種,它主要分布在海拔3500-5200米的高山草甸、半干旱地區等環境下。藏狐的分布海拔下限,在2500米左右,再低海拔地區就沒有分布了。
由于是高原地區的產物,所以藏狐跟雪豹、兔猻等高原物種一樣,都具備了一些典型的特征,比如毛發旺盛用以御寒,耳朵較小減少散熱等等。
藏狐在我國的分布,主要就集中在青藏高原及輻射地區,它們的分布受人類活動及獵物豐度影響。它不太喜歡與人類接觸,多生活在人跡罕見的地區。
早先的一項調研報告顯示,藏狐最主要的獵物就是高原鼠兔,占比達到了95%以上,堪稱高原鼠兔的專性捕食者。
2014年也有一項更為詳細的研究,證實了這個觀點,研究者采集了62個藏狐棲息地的藏狐糞便,分析之后發現97%的藏狐糞便中外物DNA主要為高原鼠兔的。
所以藏狐的分布范圍受高原鼠兔影響很大,無論是大環境還是微生境上,幾乎都與高原鼠兔的分布范圍存在很大的重疊。
比如西藏西北部地區,高原鼠兔等獵物資源較少,藏狐的分布密度也低;而四川西北部,高原鼠兔的數量豐富,當地藏狐的密度也很高。
藏狐是一種專業的捕食者,它的獵物主要為一些小型動物,比如高原鼠兔、旱獺、高山鼠、沙蜥等,極少數大型的雄性成年藏狐,能夠捕食巖羊幼崽等較大體型的獵物。
藏狐是高原上高超的獵手,也是關鍵的捕食者,其捕食本領高強,捕食成功率遠超狼、獨獅等,對當地眾多小型動物起到了抑制種群數量發展的作用,是眾「鼠輩」的克星,對平衡當地生態系統有著杰出的貢獻。
比如高原鼠兔等對草場的破壞力極大,而藏狐的存在,抑制了高原鼠兔種群數量發展。
一般來說,多數的捕食者都是晝伏夜出的,而藏狐卻反過來,多數情況下,它們都是白天捕獵,晚上睡覺。
這是由它的主要獵物作息時間所導致的,研究發展,高原鼠兔就主營白晝生活。當每天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射在高原鼠兔的洞口時,它們就會出來活動。
分別在早上的9點和下午的6點達到活動的高峰。為了更好地捕獲獵物,所以藏狐的活動節律基本上跟高原鼠兔的一致。
在青藏高原上,有一種動物被藏狐欺負得「很慘」,那就是喜馬拉雅旱獺。旱獺的體型雖然不小,能長到5、6千克,但它畢竟不是專業食肉的藏狐的對手,因此它也會被藏狐捕食。
除了捕食之外,「房子」也會被藏狐強占。藏狐的爪子不適合挖掘,但它對洞穴卻有著較高的需求,除了產仔、棲息之外,還可以用來躲避猛禽等天敵。
所以藏狐日常會利用旱獺廢棄的洞穴,甚至是直接將旱獺還在使用中的洞穴占據了。如果旱獺外出歸來沒有及時發覺,就成了「外賣」,會被藏狐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