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長的耳朵、明亮的眼睛、標誌性的三瓣嘴……毛茸茸的兔子,一舉一動都萌化人心,但是在澳洲土地上,它卻是一種難纏的生物。
在我國,兔子常出現在人們的家裡,呈現一種軟萌脆弱的寵物形象;或是出現在餐桌上,比如麻辣兔頭、冷吃兔……
可在澳大利亞,兔子卻在野外氾濫成災,個個吃得膘肥體壯,當地人不得不對其發起戰爭,可謂是勞民又傷財。
跟氾濫的駱駝一樣,野兔對于澳大利亞來說也是外來物種。
兔科有11屬,一共包括45種兔子,11屬中有野兔屬、穴兔屬、棉尾兔屬等等。穴兔,顧名思義就是擅長挖洞穴的兔子,它有個我們更熟悉的名字:家兔。
如今馴養的家兔,基本都來自歐洲的野生穴兔,由人類馴養並傳播到世界各地。達爾文認為,家兔是隨著航海業發展,作為水手的肉食補充帶到其他地方的。
以前人們獵殺兔子,除了食其肉以外還有別的目的,比如打獵。當時王公貴族們的娛樂活動之一是狩獵,歐洲野兔比家兔更敏捷靈活,是非常受歡迎的獵物。
那麼,最開始抵達澳大利亞的兔子,到底是家兔還是歐洲野兔呢?
據了解,踏足澳洲土地的第一批兔子是家兔。1788年,來自英國的一支艦隊運送犯人來到這裡,船上除了犯人、軍人、普通公民等,還攜帶了一些家兔。
之後的幾十年裡,有一些澳大利亞農民開始飼養家兔食用。剛開始,這些兔子是好好養在籠子裡的,就算有一兩隻跑到野外,也成不了什麼氣候。
真正讓事態開始變化的,是英國殖民者湯瑪斯·奧斯丁。此人在英國時就熱衷于狩獵,來到澳大利亞後覺得心裡不得勁,總想著施展自己的狩獵能力。
于是1859年,他委託家人從英國送來一些獵物:5只歐洲野兔和12只家兔。兔子繁殖之後,奧斯丁就把24只兔子全部釋放到農場裡。
奧斯丁此舉如同打開了潘朵拉魔盒,短短6年時間過去,瘋狂繁衍的兔子,數量已經不可控,達到了可怕的數萬隻,有些兔子逃逸到了野外。
不只奧斯丁的農場養了兔子,其他農場也釋放了部分兔子。在這裡,從農村「越獄」的兔子仗著沒有天敵、地廣人稀,肆無忌憚地繁殖,數量增長驚人。
根據不完全統計,19世紀末,澳洲的兔子數量超過了100億隻。它們四處打洞、啃食植被,無憂無慮地生存繁衍。
由于生活太好,很多兔子的噸位都相當可觀,甚至能長到百斤重,讓人懷疑:這到底是兔子還是小豬?
數量龐大的野兔給當地人帶來了巨大的麻煩,最直觀的就是跟本土的牛羊搶糧食。一大堆兔子啃食青草,本土的一些食草動物只能餓肚子。
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牧草的削減不僅讓牛羊挨餓,還導致農場主們損失慘重。
如果兔子洞太過密集,那麼很容易出現水土流失的情況,加劇荒漠化。假如人類、牛羊在區域內行走,一個不留神,還可能不小心踩到它們挖的洞。
野兔大軍讓澳洲當地人感到頭疼,政府不得不出馬,結果發動了六次圍剿,才控制住野兔的瘋狂繁殖。
1.人類+天敵雙管齊下
兔子氾濫,獵殺是最直接的對策。一方面,澳洲政府鼓勵獵殺兔子,不管是獵槍還是下毒,能殺死兔子就可以。
另一方面,澳大利亞還特地引進了兔子的天敵——狐狸,然而這個計畫「翻車」了。野兔繁殖速度過快且數量龐大,引進的狐狸沒發揮啥大作用。
2.懸賞徵集
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既然官方呼籲的方式行不通,那不如向民間有獎徵集解決辦法。
在25000英鎊的誘惑下,生物學家巴斯德站了出來,聯繫了巴黎的3名研究人員,打算用傳染病的方式解決氾濫的野兔。
這是個很好的思路,但當時人們對野兔傳染病的研究有所不足,所以沒找到什麼高效的方法,只能不了了之。
3.防兔「長城」
這個方法也是非常粗暴:搭建一條長長的柵欄,將野兔隔絕在人類活動區域之外。
當然,今天的你會認為,提出這個主意的人簡直是「圖樣圖森破」,但當時的人確實付諸行動了。
20世紀初,野兔蔓延到西澳,當地人耗費7年時間,修築起了總長度超過3000公里的柵欄。
柵欄對于不擅長打洞的歐洲野兔來說,還比較管用,但對上家兔……家兔不屑一顧地表示:就這?
4.投毒滅殺
當野兔成群結隊聚集在一塊時,想要將其全部射殺是有難度的,政府就想出了一個法子:讓空軍駕駛轟炸機去到兔群上方,轟炸+投毒。
這樣做效果拔群,野兔的數量得到了抑制,但副作用也來了:青草也被破壞,生態受到了影響。于是,這個計畫被迫暫停。
5.粘液瘤病毒
上世紀50年代,科學家從「傳染病」的思路中獲得啟發,尋找能夠殺死野兔的病毒,最終找到了粘液瘤病毒。
這種病毒投放到澳洲野兔身上後迅速傳播,並且野兔死亡率高達99.9%。在病毒的威力下,它們毫無抵抗之力,有超過八成的野兔都倒下了。
這說明,澳洲人民跟野兔的戰爭,終于迎來了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勝利。但事情沒那麼簡單:野兔基因多樣性豐富,能夠免疫病毒的野兔繼續繁衍後代,病毒對它們並不管用。
6.兔杯狀病毒
免疫粘液瘤病毒的野兔迅速繁衍,雖然無法恢復百億隻的盛況,但數量依舊是氾濫的。
在病毒滅殺中嘗到甜頭的人類,繼續尋找。終于,他們找到了來自中國的兔杯狀病毒,投入使用之後,很快就將野兔的數量控制在較為合理的范圍內。
雖然說澳大利亞野兔氾濫成災,但奇怪的是,當地人並不怎麼吃兔肉。
其實,這是當地的烹飪方式和飲食習慣導致的。澳洲人民不習慣吃兔肉,也沒有中國美食五花八門的烹飪技巧,人們食用兔肉的興趣也降低了。
當然,更重要的是:真的吃不過。僅僅通過吃,解決不了物種氾濫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