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美國的一架F-16戰機遭遇飛來橫禍,一頭野豬在佛羅里達的一個軍事基地附近散步,突然盯上了跑道上的F-16戰機。野豬二話不飛奔過去用自己的頭部撞了戰機。戰機被撞後側翻在了跑道邊,好在飛行員及時彈射出去,只受了點輕傷,但價值1600萬美元的戰機就這麼毀了。
歐亞野豬在進入美國後,毫無顧忌地踐踏美國的土地,已經不止一次為美國人帶來麻煩,一度被美國農業部怒稱為「最糟糕的入侵物種」。
入侵美國的野豬究竟強在哪裡,為什麼在美國就成了「惡霸」?
歐亞野豬是地球上分佈最廣的陸地哺乳動物。東起日本,西至摩洛哥;北起西比利亞,南至印尼。除了極其乾旱,海拔極高,極寒冷的地區,其他地區均有野豬出沒。
8000年前,歐亞地區的人類成功將部分野豬馴化成家豬。但家豬會偷偷地跑到山裡和野豬交配,也有野豬會偷跑到豬舍裡和家豬交配,所以幾千年來,家豬和野豬經過了無數次後,基因不斷擇優,變成了無敵的超級野豬。如今的野豬,既有野豬的特點,也有家豬的優點。它們不但性情兇猛,身強體壯,而且繁殖快,環境適應強。
美洲大陸上本來是沒有野豬的,西班牙探險家在1539年造訪北美大陸時,在佛羅里達洲放了13頭家豬,這是他們第一次登陸美國。18世紀90年代開始,野豬因狩獵目的進口到了美國,農牧場主們都開始大量飼養野豬供捕獵,幾乎每個洲都有農場主有意無意的放生野豬。在這期間,各個地方各個品種的野豬和家豬也不斷被帶到美國。美國當時現有的野豬不斷跟新引進的野豬或家豬結合,得到了現在的「超級豬」。
2004年,美國一個農場主的兒子狩獵了一頭體長2.5米,重500多公斤的巨型野豬。測試了這頭野豬的DNA後發現,它就是家豬和野豬的結合品種。
皮糙肉厚抗揍
雜交而來的超級豬,脖子粗短,有一層厚厚的雙層毛皮,體重平均可達300公斤,腿短蹄寬,奔跑速度最快可達40km/h。
除了美國的戰機,它們也能輕易地將高速行駛的汽車撞個底朝天,撞到一頭200公斤的野豬就像撞到一頭200公斤的大石頭。皮糙肉厚、靈活、跑得快、進攻性強,捕獵它們對獵人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繁殖快
野豬的繁殖率和幼崽存活率都很高,一頭雄豬會與多頭雌豬交配,一頭雌豬每年能產2次崽,每次產4-12頭幼崽。美國全國預計已經有600萬頭野豬,其中德克薩斯洲最多,有將近300萬頭。
從不挑食
野豬雖然是以植物為主的雜食動物,但只要能吃的東西,放在嘴裡它都會吃。它會用它堅硬的鼻子和獠牙將土壤刨開,然後挖出植物的根莖、蚯蚓、老鼠等東西吃。成群的野豬最喜歡吃農作物,玉米、水稻、小麥、土豆、大豆等大面積農作物就是它們的最愛。對于美國的農民來說,野豬的入侵會讓他們整年的成果付諸東流。據統計,美國每年有將近15億美元的農作物損失是野豬造成的。
除了農作物,它們還會吃體型比它們小的野生動物和家畜,農場主的羊羔和牛犢,一個不小心就會成為野豬的盤中餐。
適應能力強
野豬本來喜歡在清晨和傍晚出來活動,但為了躲避人類的追捕,會改成白天躲起來睡覺,晚上再出來覓食。在北美一些寒冷的地方,野豬竟然進化出長毛來禦寒,很快適應了北方的氣候。
野豬已經在美國的36個州氾濫成災,如果不儘快採取有效措施,野豬數量會在5年內成倍增加。在佛羅里達洲、加利福尼亞州等地的野豬數量已經急劇上漲,德克薩斯洲最為嚴重。
德州的許多農場主因為野豬氾濫,苦不堪言,所以德州法律允許農場主以任何時間任何手段狩獵野豬,也鼓勵民眾消遣性地狩獵野豬。一位農場主化悲憤為力量,僅憑一個高倍夜視鏡和一把步槍,就成功獵掉了100頭野豬。
即使在這樣的政策下,控制野豬數量的工作還是遠遠達不到目標,獵人們每年最多能捕獵50萬頭野豬,野豬依然每年都爆發式的增長著。
在華盛頓特區、俄勒岡州和蒙大拿州,州政府發起了「豬尖叫」運動,設置24小時熱線電話,鼓勵民眾隨時報告野豬的蹤跡,當局會立即出動消滅它們。但是真正由民眾舉報捕獵的野豬數量卻寥寥無幾。
在這場人豬大戰中,美國無疑是失敗的,像「亞洲鯉魚」一樣,他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些野豬入侵農田,破壞當地的生態。
中國吃貨看到這裡是不是都按捺不住自己的心了,怨美國人不吃野豬肉。這要是在中國,野豬不出一年就吃成保護動物了。
首先,野豬的身上攜帶各種物質,野豬肉不但不安全不衛生,而且味道也很膻,難以下嚥。其次,美國的禽畜供應鏈很完善,每年都有吃不完的正規養殖豬肉,沒有必要冒著生命危險去捕獵野豬來吃。
其實在中國,人豬矛盾也在不斷升級,但野豬已經成為國家級保護動物,不能隨意捕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