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蚯蚓都被認為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動物,它是生態工程師,通過對土壤的挖掘、消化、排泄等行為,有效改善土壤性質,影響生態環境。
說起蚯蚓,它還有一個超能力:若蚯蚓不小心斷成兩截,斷的位置恰到好處且環境適宜,那麼身體的兩部分是完全有可能都活下來並成為兩條蚯蚓。
蚯蚓也似乎是一種很好「欺負」的生物,小時候玩泥巴的時候就會玩蚯蚓,扯成一段一段的,長大了還是玩蚯蚓,用它來釣魚。
蛇形的身材,黏糊糊的外表,一節一節的身體,再加上令人驚奇的再生能力,理應是讓人覺得非常恐怖的生物,為什麼總是被人類欺負呢?難道和它迷你的身體有關嗎?
眾所周知,我們平常看到的蚯蚓都不是很大,一般只有六七十毫米,或許就是這樣的身材,讓人覺得蚯蚓沒有任何威脅,因此無論小孩大人,該玩玩,該作為魚餌就做魚餌。
如果把普通蚯蚓放大50倍,它的結局會有所改變嗎?
長達3米的巨型吉普斯蘭蚯蚓
在現實中還真有這樣的蚯蚓,叫吉普斯蘭大蚯蚓,只生活在澳大利亞的吉普斯蘭。
它們體型驚人,初次發現的時候,一度被認為是蛇。
據統計,普通的吉普斯蘭大蚯蚓平均體長可達1.5米,直徑約2公分,若將它放平拉伸一下,體長完全可到3米,是普通蚯蚓的50倍左右。
1870年,一群鐵路工人在挖掘軌道的時候,偶然發現這種生物,由于體型巨大呈蛇形,工人們一度認為這是一條蛇。他們將這種巨型生物帶到了一所大學,經鑒定,這種生物為一種蚯蚓新物種,並命名為吉普斯蘭大蚯蚓。
如此巨大的體型,為了保護自己,吃喝拉撒,以及交配都在地下
蚯蚓作為環節動物的一員,在地球的歷史非常久遠了,那為何吉普斯蘭大蚯蚓近現代才發現?
這其實和它的生活習慣有關。
首先,它只生活在澳大利亞的吉普斯蘭地區,該地區面積非常小,大多是私人牧場和農場;
其次,和一般的蚯蚓不同,吉普斯蘭大蚯蚓體型太大,目標太顯眼,為了保護自己,它們幾乎終身生活在地下。
它們挖掘的洞非常深,一般位于地下1-1.5米的洞穴,除非降雨量過多,導致洞穴被淹沒或者塌方,它們才會出現在地面。
更奇葩的是,吉普斯蘭大蚯蚓就連排泄也都是在地下,這種便便習慣讓科學家們非常著迷。
試想蚯蚓生活在地下洞穴裡,它在前面挖洞,後面卻在排泄,也就意味著排泄物會將辛苦創建的洞穴再次密封起來,這讓人很不解,它到底圖啥。
除此以外,它們交配也發生在洞穴中。
由于洞穴窄小,容納兩條巨型蚯蚓比較困難,因此當它們合體後會自動拉伸自己的身體,以適應洞穴的大小。
體型再大,生活再隱蔽,依然面臨滅絕的風險
事實證明,蚯蚓即使放大50倍,終生生活在地下,依然受到人類的壓迫。
吉普斯蘭大蚯蚓雖然壽命很長,但繁殖能力比較弱,一次只產一枚卵,而且需要孵化12個月,一出生就有20cm的大尺寸,因生長緩慢,成熟需要5年。
再加上本身數量就少,想要一個繁茂大家庭是不可能的。
若人類再進行破壞,那對它們的生存是毀滅性的。
由于人類活動范圍不斷擴張,對土壤的污染也在加劇,導致這種巨型蚯蚓數量大減,當地居民表示,小時候經常能看到的大蚯蚓,如今幾乎已經看不到了。
但蚯蚓對于當地生態是如此重要,因此當地組織已經建立了大蚯蚓博物館和3個自然保護區。
只能說,體型大了50倍,依然改變不了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