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坦的非洲草原上,長頸鹿像往常一樣悠閒地「散步」。只見,伴隨著天上傳來的幾聲巨響,這個6米多高的大傢伙就應聲倒地了。閃電從天而降,打斷它的耳骨、擊穿它的頭顱骨 、燒焦它的大腦。不少長頸鹿就這樣不明不白地被閃電劈死了,它們也因此而被稱為「最容易被劈死的動物」。
長頸鹿有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外號,那就是「行走的避雷針」。這是因為在廣闊無垠的非洲大陸上,個子高而又脖子長的長頸鹿十分容易被閃電擊中。甚至在旁邊有植被掩護的情況下,長頸鹿還是這樣。
長頸鹿能被閃電「青睞」,和它奇高無比的身高有密切關係,這是因為高處吸引雷擊的機率更大。有趣的是,避雷針也是利用了高處吸引雷電的原理而設計的。避雷針會吸引雷電攻擊,然後通過接地裝置把電流導入地下。這樣,極易被閃電攻擊的房屋以及人類可免一難。
不幸的是,長頸鹿的身高容易招雷電,而非洲大陸的雷電天氣也十分頻繁。根據氣象學家的調查,非洲的剛果盆地雷電天氣出現的機率極大,差不多一年到頭都是雷電天氣。有學者通過分析得出結論:世界最頻繁的雷電活動發生在剛果盆地的盧旺達,那裡的雷電密度最大為每年每平方千米80次。
而剛果盆地也有一定數量的長頸鹿種群分佈。因此,剛果盆地上時有在進食時放鬆警惕,而被從天而降的閃電活活劈死的長頸鹿個體。別看長頸鹿體型龐大,它們也承受不住閃電的攻擊。對于回避意識不強的長頸鹿來說,從天而降的閃電可以說是降維打擊。死于閃電的長頸鹿主要有兩種,其一是直接被閃電擊中腦袋,打穿顱骨而死。其二是被跨步電壓電死。
跨步電壓一般被用于形容電氣設備故障時,在電位分佈區行走的人兩腳之間的電壓。但是用于形容閃電擊中地面後,在電位分佈區活動的動物兩腳之間的電壓也合適。而兩腿之間的距離越長,那麼跨步電壓也就越大。跨步電壓會從下而上發起攻擊,很容易把誤闖電場的長頸鹿活活電死。
被跨步電壓電死的動物
南非就曾經出現過這麼一場讓人難受的雷電攻擊事故。南非的洛克伍德私人保護區曾引入八頭長頸鹿,為了保護這些大傢伙,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對它們保持長期監視。但是,在一場風暴襲擊後,保護區的工作人員發現有兩頭雌性長頸鹿失去了蹤跡。
經過數天的搜尋後,工作人員發現了兩頭倒斃的長頸鹿,它們之間的間隔只有差不多7米。從工作人員拍攝的照片來看,兩頭長頸鹿都是被閃電直接或者間接殺死的。其中一隻應該是被從天而降的閃電直接擊中,頭骨有被電流燒灼的傷痕。另外一隻應該是被跨步電壓電死的,因為它身上沒有什麼明顯的傷痕。
除了在非洲老家的長頸鹿,遠在美國的動物園長頸鹿也難逃被閃電劈死的命運。2003年夏天,美國的迪士尼動物樂園遭遇一場來勢洶洶的閃電襲擊。一頭化名為「貝茨」的長頸鹿在園區內悠閒散步的時候,被從天而降的閃電擊中當場死亡。令人難過的是,在它之前根本沒有動物被閃電劈死。
除了長脖子讓長頸鹿變成極易引雷的「避雷針」外,長脖子也讓長頸鹿吃了不少的苦頭。一些倒楣的長頸鹿甚至被自己的脖子活活坑死。
昆明圓通山動物園曾發生了一件怪事:園區內名叫「海榮」的雄性長頸鹿在大樹旁邊蹭癢時,不慎讓脖子卡入樹杈。雖然園區內的工作人員竭盡全力救治,但是還是沒能救下「海榮」的性命。當晚,因為呼吸不暢導致的心肺衰竭直接奪去了「海榮」的性命。
根據飼養員的說法,「海榮」平時性格頑皮好動,沒事幹的時候喜歡在樹上蹭癢癢。因為瞭解它的性格,飼養員沒有過多干涉長頸鹿的行為。可惜,飼養員對「海榮」的放心卻換來了「海榮」的死亡。為了不讓類似的悲劇再次上演,動物園的工作人員只能把長頸鹿區所有大樹的樹杈都鋸斷了。
美國亞特蘭大動物園也發生了長頸鹿把脖子伸進狹窄的地方,結果被活活卡死的事故。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這次的「肇事者」竟然是圍欄空隙。
化名「祖貝裡」的雄性長頸鹿是動物園的明星,性格活潑好動。但是卻在一次玩耍時,意外把腦袋卡進長頸鹿館的圍欄空隙中。根據動物園工作人員的描述,事發前祖貝裡並沒有表現出異常或者有疾病的傾向。完全可以排除自盡的可能。
奇怪的是,為了保護長頸鹿,場館的圍欄特意把間距控制得極小。但是長頸鹿「祖貝裡」還是成功把腦袋伸進了圍欄中,圍欄間隙極小。被圍欄卡住的「祖貝裡」感覺呼吸不暢,雖然被工作人員破拆圍欄解救,但最後還是未能倖存。
既然長頸鹿的長脖子容易讓它們變成「避雷針」,外加活動不方便,長脖子一被卡住就很容易死亡。那麼,為何長頸鹿沒有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捨棄極長的脖子,而選擇較短的脖子呢?
對于長頸鹿的長脖子,生物學界主要持兩種觀點,其一是以讓·拉馬克以及查理斯·達爾文為代表的物種進化學說支持者。其二是以羅伯特·西蒙斯以及盧·西培思為代表的性選擇假說的支持者。
用物種進化學說來解釋長頸鹿脖子長具有一定的科學依據,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據拉馬克「用進廢退」的理論:
由于在長頸鹿所生存的環境中,土壤差不多常年都乾旱而貧瘠,迫使它們以樹葉為食,並為了夠到樹葉,不得不時常努力伸長脖子。而整個長頸鹿屬的動物都長期保持這個生活習性,由此一來,造成其前腿已變得比後腿長,脖頸也是加長版的。
這句話簡單來說就是:在數代長頸鹿的努力下,長頸鹿的四肢以及脖子都逐漸生長,發展成了現在的模樣。
達爾文也部分贊同這種觀點,他在代表作《物種起源》中這樣寫道:
就長頸鹿而言,因其身材巍峨,頸部、前腿、頭部和舌頭都十分細長,所以它的整個身體構造非常適于咬食樹木高處的枝條。
由于具有認知的局限,拉馬克並不能很好地解釋長頸鹿脖頸變長的原因,只能把它單獨歸結于長頸鹿族群的「努力」。而達爾文卻用在當時來看最科學的說法,來解釋這個問題。達爾文認為長頸鹿的長脖子以及大體型是完全自然選擇的結果,突出了自然環境對動物進化方向的干涉以及重新規劃。
伴隨著認知的再一次革新,也有人對達爾文的物種進化學說發起挑戰。這些人以新銳生物學家西蒙斯以及席培思為代表,提出了本能才是長頸鹿進化長脖子的真正原因。
雄性長頸鹿在求偶過程中,會通過角鬥來產生優勝者。而脖子長的個體不僅在角鬥中優勢更大,而且也更受雌性的喜愛。因此,沒有長脖子的個體要麼被在決鬥中被長脖子的個體活活打死,要麼在決鬥中被擊敗而被剝奪生育權。
在漫長的求偶決鬥中,只有長脖子的個體倖存了下來。而它們也通過繁殖,讓後代繼承了長脖子的基因。這樣,在數千年的定向選擇以及淘汰的過程中,長頸鹿長脖子、大體型的外形特徵才逐漸定型。
其實,兩種說法都具有科學性以及局限性。如果要客觀公正地看待這個問題,還是需要結合兩種觀點的優秀之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長頸鹿雖然憑藉它的長脖子獲得了很多的便利,但是它也得為此付出一定的代價。俗話說得好,「有得必有失」。大自然是殘酷而又公平的,根本不可能有所謂的完美生物。
參考文獻【1】梁虹.趣味科普問答[J].世界科學,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