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北有句老話叫「一豬二熊三老虎」,這當然不是實力的排序,也不是誰的肉更好吃,而是誰對人的威脅性更大。
熊和老虎的實力大家都不會質疑,但是人們卻把豬排在了第一位。
很多人對豬的印象應該就是白白胖胖躺在豬圈裡等飯吃,養肥了宰了賣肉,烤肉必點五花肉,實在想不通豬是什麼洪水猛獸居然能排在熊和老虎前邊。
這裡的豬不是可可【愛☆愛】的家豬,而是野豬,長著獠牙渾身剛毛的那種。
因為以前人們上山砍柴的時候,遇見野豬的幾率遠比遇見熊和老虎要大,那麼被野豬傷害的幾率也就更大。
野豬其實比較膽小,同時它又很暴躁,它不會像兔子那樣受到驚嚇就跑,它受到驚嚇是很有可能選擇主動發起攻擊的。當人們在山林中活動時可能某個動作就刺激到了野豬,或者無意間進入了野豬的地盤,野豬感覺自己受到了威脅,就會直接朝人撞過來。
野豬這體格,一百多公斤還渾身都是硬硬的剛毛,奔跑的時速大概是四十多公里,還長著鋒利的獠牙。並且野豬的耐力還非常好,連續奔跑15到20公里是沒問題的,也就是說野豬撞人一次沒撞到還能撞好幾次,並且人還跑不過野豬。
不但如此,這傢夥還皮糙肉厚,打幾下野豬根本沒啥感覺,反而會激發凶性。
更要命的是,如果被攻擊的人出于自衛將野豬打傷了,只要沒打死,野豬就會玩命地向這個人攻擊。
野豬還是群居的,當一隻野豬發動攻擊時,就意味著接下來要有好幾隻野豬加入戰鬥了。
基于這些原因,過去人們將野豬列為一號危險動物,平時見到了儘量躲開。
體型龐大、皮糙肉厚、堅硬的剛毛、強過大多數捕食者的耐力、強悍的恢復能力,這是野豬的防禦條件,鋒利的獠牙、奔跑時的衝撞力、力氣大,是野豬的攻擊條件,憑藉這些很少有食肉動物敢打野豬的主意。
對了,只有雄性野豬有獠牙,雌性一般是沒有的,但雌性護崽和撕咬能力也不落下風。
不過,鮮美多肉也讓食肉動物們流口水,東北虎和灰狼就會捕食野豬,一些能力較強的食肉動物會打野豬崽的主意。在東北虎的食譜上,排名第一的是馬鹿,第二就是野豬。
但即便是東北虎也不太願意跟成年雄性野豬正面硬剛,東北虎採取的策略往往是刺激野豬,讓野豬撞樹,同時在野豬的頸部拍上幾掌,強大的掌力加上野豬撞樹的衝擊力足以讓野豬的頸部折斷。
這樣防禦力頂級攻擊力不俗的野豬進入美國後,又憑藉其強大的繁殖能力氾濫成災。
為什麼是成災?21世紀初期,經過評估,野豬讓美國每年約損失15億美元,對農作物的危害更大,而且還大大地威脅了當地的生物多樣性。
野豬對美國來說是入侵物種,在當地沒有天敵。雖然有美洲獅、美洲豹和灰狼有能力捕殺野豬,但野豬本身不在它們的主要食譜上,只能說是偶爾捕一兩隻未成年的野豬換換口味,畢竟這傢夥捕起來也挺危險的。
在這種環境下,野豬迅速繁殖起來,而且只是正常吃飯、正常防禦、正常生活,就在美國「成災」了。
野豬是雜食性動物,只要是能吃的什麼都吃,而且食量極大,可以說是走到哪裡吃到哪裡。植物根莖、果實、玉米這些植物占到了野豬食譜的90%,所以氾濫的野豬會沖進農場。而野豬還會吃小鳥、蛇、鳥蛋、昆蟲等小動物和動物腐肉,只要是能吃的都會被野豬無差別送進嘴裡。
在南卡羅來納州沿海的一座島嶼上,海龜會上岸產卵再返回大海,這些卵化成小海龜後自己爬入海中,這是海龜的繁衍方式。而野豬會來到這裡用鼻子和嘴巴將海龜蛋拱出來吃掉,導致成功孵化的小海龜數量大大減少,有些年份甚至沒有。
野豬沒事還喜歡蹭樹,通過這種方式讓自己的皮膚更堅硬,但是這又會破壞樹木,野豬經常活動的地方,經常會看到大量倒下的樹木。
野豬喜歡蹭樹這個行為,在秦嶺地區還對野生大貓熊產生了影響。因為大貓熊數量少且繁殖艱難,它們在發情期會將氣味留在樹上。而野豬經過蹭樹會將氣味蹭掉,野生大貓熊接收不到信號,就更加繁殖艱難了。
繁殖能力強、沒有天敵、打野豬成本太大而且根本打不完、下毒又會影響別的小動物,野豬就這樣在美國氾濫成災了。
曾經野豬也在中國氾濫成災過,不過現在,野豬卻成了中國的保護動物。原因在于人們發現野豬肉比普通的家豬肉更好吃,經過一年年的打獵,再加上耕地的擴張大大減少了野豬的生存空間,現在野豬的數量大大減少,是中國的三有保護動物,不過現在沒有瀕危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