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物種想要延續,那就得想辦法產生後代,分為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自然界絕大多數動物交配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壯大、延續種群。
不同物種的繁殖自有其特色,比如鏟屎官會發現,自家母貓完成交配後,居然滿地打滾,轉過頭想要攻擊公貓,這是啥情況?難道提起褲子就不認貓了?
你真的了解身邊喵喵叫的喵星人嗎?現代人最喜歡養的動物中,貓跟狗占了絕對的「大頭」。對待這些毛孩子,鏟屎官們比對待親生的娃還用心。
那麼,它們跟人類的緣分是從什麼時候結下的呢?狗是人類馴化最早的動物,在1.4萬年前由狼馴化而來。
貓咪的馴化進程則稍晚一些。考古資料表明,世界上最早給人陪葬的貓,出現在9500年前的賽普勒斯,說明在那時,人類已經與貓生活在一起。
最早的家貓則現身于4000年前的埃及,DNA分析顯示,非洲野貓是家貓的祖先。一般認為,
我國的家貓是在2000年前從歐洲帶來的。
學者認為,貓咪是主動靠近人類的世界的。人類定居的地區有農作物、垃圾等東西,會吸引齧齒類動物,比如老鼠的光臨。
貓追逐著食物——齧齒類動物,來到了人類定居地。人類發現這些毛茸茸的傢伙能夠減少鼠類,便慷慨地飼喂它們食物。這樣一來,貓跟人類就建立了共生關係,逐漸被馴化。
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經常被貓咪軟乎乎的叫聲、明亮的大眼睛欺騙,為它神魂顛倒。古代人也喜歡貓,我們的老祖宗們叫它「狸奴」,楊貴妃曾飼養貓咪,詩人陸游也是個貓奴。
宋代狸奴圖
然而,許多貓咪身上都殘存著野性。畢竟在最開始,人類馴養貓咪,就是看中了它的捕鼠能力。以前的航海員,會將貓放在船艙裡,一來可以捕鼠,二來能夠解悶。
在現代,貓一度成為美國野生動物的頭號殺手。調查顯示,包括流浪貓、野貓、家貓在內的貓咪,都可能獵殺鼠類甚至是小型鳥類、兔子。
這些自由生活的貓咪,每年殺死的鳥兒可達14-37億隻,殺死的哺乳動物可達69-207億隻,簡直是個天文數字。
當然,再強悍的小貓咪,也逃不過對繁衍後代的渴望(被絕育的除外)。觀察貓咪交配時,我們會發現一種現象:交配完成後,母貓變得非常暴躁,不僅打滾還要揍公貓。
貓咪的平均壽命為15年左右,流浪貓的壽命則短得不可思議,平均只有大概3年。在6個月大的時候,貓咪就進入性成熟階段,可以履行繁衍後代的職責了。
每年的春天和秋天,是貓咪發情的季節。公貓發情表現為四處撒尿、打架,也可能叫春;母貓大多數都會叫春,叫聲淒厲,半夜聽起來甚至有些瘮人。
發情的公貓母貓相遇,會經歷一個互相探索的過程,如果母貓覺得合適,就會擺出這樣的姿勢:前軀降低、後軀抬高。
隨後,公貓會從側方或後方抱住母貓,並且咬住對方的後脖子。一方面是避免母貓掙扎,一方面是刺激排卵,有的公貓不夠貼心,就會弄破母貓後脖子的皮膚。
正式的交配過程十分短暫,一般十幾秒鐘就結束戰鬥了。完成交配後,經驗豐富的公貓會迅速跳開,否則它面臨的將會是母貓的拳打腳踢。
母貓為何這樣?原來跟貓咪的生理構造有關。它們是刺激性排卵動物,公貓的交配器官長著倒鉤刺,作用就是交配時刺激母貓排卵。
可是這樣的結構,在離開時,就會給母貓帶來巨大的疼痛感,導致它們不得不滿地打滾,甚至轉頭打公貓。揍公貓這一動作,還可能含有「報仇(咬破脖子之仇)」的意思。
貓咪陪伴人類的時間並不短,但有專家表示,它們身上還有著野性,很多貓咪還有出色的狩獵能力,就像那些給美國野生動物造成麻煩的貓咪。
專家推測,貓咪之所以如此,很可能跟獨來獨往的習性有關。它並不像其他被馴化的群居生物那樣生活,即使獨自一貓也能照顧好自己。
比起說人類馴化了貓,還是前文的一句話更為貼切:是貓咪主動選擇來到人類的世界,跟我們一起生活。
現在很多人都養貓咪作為寵物,需要明白的是,養任何生物都要對它們負責,切不可隨意拋棄。要知道,流浪貓的壽命僅是其他貓的幾分之一,無毛貓則無法在寒冷環境下生存,被拋棄等于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