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獅是貓科下面的美洲金屬貓屬的美洲獅,有的人可能認為美洲獅也是獅子,但其實不是的。我們所了解的非洲獅是貓科豹屬的猛獸。不過美洲獅和非洲獅還是有相似之處的,比如耳朵背後都有黑斑、尾巴末端有黑毛、而且體色也和獅子比較相近。但是整體的體型又比獅子更小,四肢更長。
美洲獅的大小和花豹差不多,但是皮毛上沒有花紋而且頭骨是比較小的。它們非常擅長爬樹和跳躍,喜歡過獨居生活,主要是以捕捉野生動物為肉食。在食物比較豐富的情況下,美洲獅可能會把自己剩下的食物藏在樹上,等需要的時候再回去吃。
美洲獅的性格不是非常合群,在日常的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是母子結群,然後共同守護它們的領地。和其他的動物一樣,它們是用尿液來標記邊界的。
雄性的領地一般來說比較大,而且有的雄性領地當中可能有多隻雌性的存在,也就是說雌雄美洲獅的領地范圍其實有很大部分是重疊的。
雌性美洲獅一年當中只有8天的發情期,在這段期間當中為了爭奪交配權,雄性會發起爭鬥。一旦雌雄配對之後,它們會在交配前的兩周內形影不離培養感情,這兩周裡雌性的喉嚨會發出像家貓一樣的「咕嚕」聲,這是它們特殊的求愛儀式。在發情期內,美洲獅每天最多可交配70多次。
雌性的懷孕期大概有3個月左右,通常是在春末夏初的時候產下幼崽,一般來說每胎產1-6仔,每隔一小時出生一隻。
幼崽出生後,雌性會把它們舔乾淨,然後撫養自己的後代。幼年的美洲獅完完全全只能依靠著自己的母親才能活下去,因此雌性必然要給它們的後代提供食物、安全和溫暖,並且還要教導它們種群的生活習慣以及捕獵的技能。
成年之後的美洲獅由于力量比較強大,算得上是食物鏈頂級的動物了。但是在它們幼小的時候還是很容易受到草原狼等其他肉食獸的攻擊的。同時雄性美洲獅也是迫害幼年美洲獅的主要對象。
很多人可能聽過「流浪雄獅聯盟」,其實這是幼年的雄獅為了防止自己的年幼的時候被雄獅殺掉而進化出來的一種生存策略。在自己的父親被其他的雄性替代之後,離開自己的母親和家庭到大草原上去闖蕩。
對于幼年美洲獅來說,同樣有著被強大的雄性殺死的可能性。為了與雌[性.交]配,雄性認為殺死潛在伴侶的幼崽可以解放自己的伴侶,同時還能夠淘汰自己未來的競爭對手,確保雌性懷孕之後後代是自己的。但是對于母親來說,自己的孩子肯定是怎麼都捨不得的。
那麼為了避免自己的後代被雄性殺掉,雌性美洲獅要怎麼做呢?科學家近日發現了它們有一種奇怪的策略。
科學家在哥倫比亞熱帶稀樹草原地區發現了兩隻美洲獅正在交配,而當中的雌性之前曾被觀測到是帶著小孩生存的。但是在雄性和雌性「調情」「朝夕相處」的兩周裡,卻一直沒有見到這只雌性美洲獅的後代,它去哪裡了呢?在後續的觀測當中,科學家發現雌性在交配之後會和自己的幼崽相聚。
科學家認為,雌性美洲獅實際上是將這些幼崽藏起來了,在母親「招待」其他雄性的這個期間,幼崽由于食物缺乏體重可能減少20%,但是好歹撿回了一條命。但是專家們還是很好奇,在母親缺席的這段時間裡,這些幼崽是如何生存下來的。
在與其他的雄[性.交]往之前,把自己的幼崽給藏起來,避免被強大的雄性給殺掉。通過與雄[性.交]配來引誘雄性認為這些幼崽可能是自己的。也就是說,雄性可能忙活了一大圈,最後還是自己被戴了綠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