蝰蛇科下有很多不同種類的毒蛇,其中以鋸鱗蝰最為恐怖,此話怎麼講呢?它的體型雖然看上去只有小小的一條,但是毒性卻十分猛烈。是蝰蛇科中體型最小的之一,但是無論是毒性發作還是後遺症都會讓被咬傷者痛苦萬分。大部分被它咬傷的,都是在不知道的情況下,因為它的體色和大自然融合得十分「融洽」,並且喜歡躲在大石頭下活著一些隱蔽的地方,當人在經過的時候,若是不小心驚擾它,就很有可能會被咬傷。
鋸鱗蝰在亞洲分佈的數量最多,尤其是在印度,對于生活環境有較高的要求,但是它的適應能力要比大部分的蝰蛇強,在沙漠、岩石群或者是灌木林中,都可以存活。鋸鱗蝰多于夜間或天色微明的時份活動(雖然也有發現鋸鱗蝰亦會于日間活動),日間時鋸鱗蝰多會在洞穴、岩間躲藏起來。而居于沙地的鋸鱗蝰,則會將身體稍為潛藏在沙土中,只將頭部露出。
鋸鱗蝰的外表花紋比較獨特,身體上的顏色一般比較統一,只有個別因為基因突變的才會有所不同,一般都是灰色或者是棕色的;不過每條鋸鱗蝰的花紋都比較獨特,身體的背部或者兩側有許多不同顏色的花紋所組成。
不過由于它的體型是蛇類中較小的,所以作戰能力要弱很多。常常會面臨被其他同類或者天敵吃掉的風險,為了保護自己免受干擾,又能夠捕食獵物,所以它比較喜歡藏在石頭底下,小小的身軀並不會太多的暴露自己的位置,並且膚色和環境能夠融合的十分好,伺機捕捉獵物是它的主要方式。
除此之外,大部分鋸鱗蝰所生活的地方十分都比較匱乏,所以它能夠捕食的食物也有限,再加上體型的限制,也不能捕食比自己更大的獵物,所以一般只能捕食鼠類、蛙類或者是鳥類為主。並且只會在晚上進行獵食,這樣更有利于保護自己的安全。
在蛇類中比較有特色的移動方式,有天堂金花蛇,加蓬噝蝰,另外就是鋸鱗蝰了,它往往會採用側面式的移動方式,有些像「匍匐前行」的狀態,但是也有一些情況下採用直線式的移動方式。
簡單來說,只要它身處的位置是在安全的地方,便會和大部分蛇類一樣,可以正常的直線移動,但是若是在沙漠這些環境因素不太固定的地方,它便會採用側面爬行的方式,將整體緊縮起來,讓全身的肌肉隨時保持緊繃的狀態,隨時應對突如其來的危機。
毒蛇的毒牙大部分都比較長,這和它們的體型成一定的正比,若是體型越大,毒牙也會越長。而鋸鱗蝰的體型有限,所以毒牙一般只有5MM,但是這並不影響它咬傷人類的皮膚,並且毒腺和毒牙之間的作用配合十分完美,當毒牙穿透皮膚時,毒液便會順著毒牙流入人體內。
在被它咬傷後,有百分之二十的死亡率,雖然毒液量平均只有18毫克,但是最高也能夠達到72毫克。並且在它的毒液用作只需要5毫克,就能夠將一名成年人給毒死。在被它咬傷後,當毒液擴散到組織器官,便會引起嚴重的出血以及發炎腫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