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作為重量型選手,河馬和犀牛的較量,誰能勝出?
河馬長著一副憨憨的外表,粗短的四肢,渾圓的肚子,肉嘟嘟的臉,很容易給人一種好欺負的感覺,結合「花式排便」的滑稽動作,真的是太可愛了。
然而,河馬仗著自己的龐大身軀和一張大嘴,成為了非洲最危險的哺乳動物。
而犀牛,作為第二大陸地哺乳動物(第一是大象),在身材方面是有絕對優勢的,頭頂還懸著一個鋒利的武器。
事實上,野外河馬和犀牛的矛盾並不常見,即使有被人類觀察到,勝負難定,均有輸贏。
流行的視訊中,既有被河馬血盆大口咬倒的犀牛,也有被犀牛的角頂著不敢動彈的河馬,如果不可避免有一戰,兩者均處於巔峰期,誰的勝率更大?
先簡單介紹一下這兩種動物:
河馬:我很萌,但也很危險。
我們很容易因為外表而錯估河馬的武力值,雖然喜歡吃素,但它仍然被認為是非洲危險的陸生動物。
一般來說,成年雄性河馬的體重為1500-1800公斤,而雌性體重為1300-1500公斤,個別成年雄性體重可以超過2噸。
體重大,奔跑速度卻不慢。可加速至40千米/小時,如同一輛巨型坦克,向你駛來。
雄性河馬脾氣暴躁且好鬥,有很強的領地意識,會積極保護自己的水域,防止外來生物侵犯。
值得驚訝的是,河馬不僅僅吃素,它也吃肉。在它的領地裡,一向是「生人免入」,其他動物需要遵守,連自己的同類也要遵守。在野外,經常觀察到河馬同類相食的情景。
河馬最大的武器,是一張大嘴和長長的獠牙。它的嘴巴是陸地動物中最大的,張開角度可達90度角。牙齒長度可達70cm左右,咬合力也很驚人,可達 12600kPa,可以將3米長的鱷魚咬成兩半,相比較獅子咬合力才 4500kPa。
犀牛:自帶武器的優越感
犀牛比河馬更具標識性,因為它具有傲人的犀牛角,也正是因為這個身體特徵,犀牛慘遭人類狩獵,瀕臨滅絕。
犀牛也喜歡吃素,在體型上,比河馬大。
其中,白犀牛的體型最大,體重可達3500公斤,但進攻性比較小,相比較黑犀牛更暴躁。
體型更大,犀牛的速度也更快。非洲黑犀牛短距離內可加速至45千米/小時。
犀牛也有自己的領地,只是和河馬不同,犀牛的領地在陸地上,當面對危險的時候,犀牛也會奮力攻擊。
犀牛最大的武器,就是頭上的角,最長可以長到150cm,笨重的身體,極快地沖速,再加上懸掛在腦袋上的一把利器,這樣的進攻是無人能抵擋的。
河馬vs犀牛
從體型上來看,犀牛更有優勢,自然界向來就有誰大誰厲害的說法。
從裝備上來看,也是犀牛更有優勢,犀牛自帶武器,而河馬相當於赤手空拳。
也是正是這兩個原因,很多人認為河馬完敗,但事實上,犀牛有被「神化」的嫌疑。
從性格方面來看,河馬明顯比犀牛脾氣暴躁得多,有時候勇敢比天賦重要。
從武力值方面,河馬的優勢也很明顯。
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犀牛靠著犀牛角成為一台無情的殺戮機器。但事實上,這個認知是存在偏差的。
首先,犀牛不是公牛。
犀牛和河馬的視力都很差,這意味著它們不能看到遠距離的物體。只有當河馬無限靠近的時候,犀牛才會發現敵人,這時候,它往往是沒有時間加速奔跑並衝刺進攻的,也就是說它不會像公牛那樣,帶著尖角奔跑。
其次,雄性的犀牛是獨居的,比起河馬,脾氣也沒那麼暴躁,平常缺乏戰鬥經驗,而河馬就不同了,常常一群混在水中,經常打鬥,經驗豐富。
如果兩個打起來,訓練有素的河馬,不一定會輸。
第三,犀牛角並沒有那麼鋒利。
犀牛角是由角蛋白組成的,在日常生活中,犀牛角很容易磨損,並沒有想象中這麼鋒利,如果不是借著速度衝刺,犀牛用很鈍的角進攻,對於皮膚厚實的河馬來說,傷害值就明顯下降,可能和樹枝戳手臂差不多,更為重要的是,很多犀牛已經被割去了角。
但河馬的牙齒密度比象牙高,嘴巴又張得大,牙齒雖然就這麼幾顆,但完全可以咬倒犀牛。
犀牛被河馬趕到河裡
第四,哪裡打架很重要。
河馬是半水生動物,會閉氣,水裡是它的地盤,如果河馬將犀牛趕到水裡,面對一群河馬,犀牛很有可能淹倒水裡;
挨啃小天使
但如果是在陸地上,雙方對峙時間一旦拉長,河馬很有可能就會變成「挨啃小天使」。長時間離水,河馬的皮膚會乾裂,也無法用水來調節體溫,因此會變得虛弱,曾一口把鱷魚咬成一半的河馬,此時,就只有挨啃的份,外送「挨啃小天使」稱號,遇到犀牛,也只能「挨戳」。
總的來說,犀牛沒有想象中那麼厲害,如果對手是河馬,它不一定就是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