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蟒在很多國家都屬于瀕危物種被保護了起來,而美國卻對緬甸蟒展開大量捕殺,這是怎麼回事呢?據估計,在美國的佛羅裡達州,緬甸蟒已經氾濫成災,數量約15萬條,就連鱷魚都淪為緬甸蟒的盤中餐,緬甸蟒為何會在美國氾濫?難道沒有天敵嗎?
為了維持美國佛羅裡達州的生態環境,當地特意舉行捕蛇大賽「圍攻」緬甸蟒,2013年共1600名獵人參加,最後只捕獲了68條緬甸蟒,而2016年共有102條緬甸蟒被捕獲。
緬甸蟒屬于蟒科的一種,原產東南亞,以體型大而聞名,是亞洲第三大蛇,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蛇類之一,曾記錄最重的緬甸蟒體長8.2米,體重183公斤,位于美國伊利諾州。緬甸蟒主要生活在熱帶地區,分佈比較廣泛,在我國主要分佈在南方地區。
其實緬甸蟒在美國不受待見並不是什麼稀奇事,早在上世紀後期,緬甸蟒就在美國多地瘋狂氾濫,平時會捕食當地的負鼠、維吉尼亞鹿、浣熊等為食,導致當地本土許多物種銳減。據資料顯示,目前負鼠、浣熊等動物只剩2%-3%左右了。
為了抑制緬甸蟒的氾濫,美國還找來了印度捕蛇人進行捕殺緬甸蟒,但是並沒什麼效果,這兩名印度捕蛇人在一個月的時間也只捕獲了27條緬甸蟒。
除此之外,在證明緬甸蟒無毒可以食用之後,美國緬甸蟒在食用方面的價值拿它開發了一道新菜品,各種蛇肉食譜也爭相出現。為了解決緬甸蟒氾濫的問題,美國政府不惜發動社會的力量來實現,儘管這樣,捕蛇速度依然遠遠落後于緬甸蟒繁衍的速度,在美國的土地上,緬甸蟒仍然處于自然界「霸主」的位置。
原本生活在東南亞地區的緬甸蟒之所以會流入美國,是因為早在上個世紀,美國掀起了一陣的豢養「蟒蛇寵」的潮流,由于外形好看又容易養,就受到很多人喜歡。基于消費者的需求,這片市場很快就被擴大了數倍,就有人把緬甸蟒引進到了美國的佛羅裡達州。
但是緬甸蟒長得太快了,一年就能長到3米,由于體型龐大,且飼養蟒蛇對一個家庭來說,無疑是一筆巨大的開支。因此就會有人養了一段時間之後就直接放生了,而佛羅裡達的氣候非常適合緬甸蟒生存,再加上緬甸蟒繁衍能力強,一次產卵數量在20枚到80枚左右,很快緬甸蟒就氾濫起來了。
大自然中各個物種之間都存在生物鏈,那麼緬甸蟒在美國的天敵是什麼呢?蛇類有很多天敵,比如鷹、蜜獾、蛇獴等,但是蟒蛇就不一樣了,對于成年的緬甸蟒來說,這些都不是它的天敵,還可能成為獵物,在佛羅裡達州,緬甸蟒可以說是最大的動物了。
蟒蛇具有強大的絞殺力,捕食的時候會把獵物纏繞致死,就連被稱為「水中一霸」的鱷魚都能淪為緬甸蟒的食物,2005年,曾有一條緬甸蟒試圖吞下一條短吻鱷的時候被撐破肚皮,最後同歸于盡。
雖然鱷魚擁有粗糙厚實的皮膚,面對獵物時,鱷魚會粗暴地使用撕扯等技能,兇悍的咬合力讓其他動物望而生畏,可這些在緬甸蟒面前,明顯只是不痛不癢的「皮外傷」。在和鱷魚交戰時,緬甸蟒會直接採取尾部收緊的方式,將獵物纏繞致死。
對于美國緬甸蟒氾濫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