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多少聽說過,泰國有種會摘椰子的猴,它們的採摘效率極高,人類每天最多只能摘80個椰子,它們每天採摘成百上千個不成問題。
可以說,在其長達10年的「職業生涯」中,它們稱得上椰子種植園最盡心盡力的員工。
然而要成為一隻摘椰猴,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馴猴人要夠狠心、夠耐心,而猴子們則要承受別離、痛苦、意外等等。
先來看摘椰猴的品種,俗話說「術業有專攻」,對人對猴都是如此。
比如,獼猴或者卷尾猴因為好動且模仿能力強,常被用來表演戲耍,相比之下,豚尾猴聽話且容易馴養,就成了摘椰猴的首選。
豚尾猴很好辨認,尾巴很短有點像豬尾巴,頭頂很平長著深色的毛髮,野生豚尾猴喜歡在樹上活動,穿梭于亞熱帶森林間尋找果子、樹葉等食物。當然,這也是成為「摘椰猴」的基本要求。
訓練豚尾猴摘椰子是從它們幼年開始的,馴猴人會挑選出生不久的雄性小豚尾猴,並將它們帶離母猴身邊,原本母猴所承擔的哺乳重任也就落在了馴猴人的身上。
為了建立起信任,馴猴人也樂於餵養小猴,由於豚尾猴的哺乳期平均為6到8個月,因此在這一段時間裡,訓練的重點是讓小猴產生依賴,培養情感聯繫。
等到小豚尾猴大一些了,訓練也開始步入正題,充分調動小猴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是關鍵。
馴猴人每天都要在小猴面前擺弄椰子,比如把鐵簽穿過椰子中心,然後再以鐵簽為軸,不斷轉動椰子;或者直接把椰子吊起來,以便轉動。
小猴子必須始終保持注意力集中,觀察並嘗試學習馴猴人的手法,因為一旦稍有分心,它就會被綁在脖上的繩索扥回來,輕則被敲,重則挨揍。
相反,只要小猴有所進步,比如主動靠近椰子,學著轉動椰子,就會得到或大或小的獎勵。
訓練一天天重複,小猴也越來越熟練,直到馴猴人悄悄地去掉了鐵籤子和綁繩,它也能將椰子轉動起來,便可以上樹了。
上樹原本是豚尾猴的天性,但是摘椰猴往往被用來摘取高處的椰子,樹幹高度基本上都在15米以上,它們不僅需要上樹,還得學會分辨已經成熟的椰子,並最終將其摘下,一棵樹上的摘完,跳到另一棵樹繼續……
這樣的訓練日復一日,大部分猴子到了4歲便已技術嫺熟,也就能夠「打卡上班」了,一直到10歲,它們的職業生涯才會畫上句號。
為了能採摘足夠多的椰子,豚尾猴每天一上樹,就得連續工作很久,直到被允許下地休息;
為了不讓猴子逃跑,摘椰豚尾猴的脖子上或者腳上都會系上繩索;
為了不讓它們在採摘過程中啃食椰子,不少摘椰豚尾猴的牙齒會被拔掉;
為了能實現利益最大化,豚尾猴還得學著表演雜耍,在摘椰的農閒時節,靠表演摘椰子、翻跟頭等賺錢。
除了在泰國被訓練成了摘椰子的好手外,緬甸、印度都分佈有豚尾猴。
事實上,利用豚尾猴摘椰子的行為,長期以來都受到詬病和抵制,動物保護組織希望泰國椰子種植者可以採用機器、人工或者其他方式進行椰子採摘,停止對豚尾猴的傷害。
世界范圍內,豚尾猴是易危動物。
但是在泰國,訓練並使用摘椰猴已經有大約400年的歷史了,一半以上的椰子種植園可能都有摘椰豚尾猴,它們已經成了種植園不可或缺的勞動力,甚至與家畜類似,保護豚尾猴和使用摘椰猴之間的矛盾一時間恐怕還是很難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