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北美的角蜥,熟練掌握著一項令人稱奇的防禦技能,即用眼睛噴出血,這種自衛方法雖然是個有效的絕技,但也帶著些許壯烈。
從角蜥棲息地向北,在北冰洋有一種名叫管鼻鸌的海鳥,雖不像角蜥防禦那樣,但它們同樣也是以噴射方式保護自己,而管鼻鸌所噴射的是油,更準確地說,是散發著臭味的油。
管鼻鸌,「管鼻」描述的是管鼻鸌喙上形似管子的鼻子,這鼻子讓它們具備了異常敏銳的嗅覺,供捕食之用;
鸌是個不太常見的字,指的是管鼻鸌所在那一科的鳥。鸌科鳥長得像海鷗,但體型更大,管鼻鸌就是家族中獨具特色的成員。
先來看成年管鼻鸌,它們個頭大約50公分,體重2斤左右,以小魚、魷魚、螃蟹、遠洋軟體動物和磷蝦為食,偶爾也會捕食其他小型鳥類。
為了喂飽肚子,管鼻鸌每天要花數個小時覓食,它們會把食物中所富含的油脂(主要是蠟酯和甘油三酸酯)儲存在胃部,一則作為自身能量儲備,二則反芻成為幼鳥的口糧,三則當作噴射武器。
首先,自身能量儲備。
管鼻鸌體型較大,又生活在靠近北極的寒冷地帶,維持身體所需的能量供給非常重要,因此只要是能吃的,管鼻鸌基本上都吃。
此外,管鼻鸌還是「遠洋鳥類」,只有繁殖期才會到懸崖上築巢,它們經常會在暴風雨和惡劣天氣中飛翔,具有極好的飛行能力,並憑藉這種能力在方圓數百公里的范圍內尋找食物。
根據研究者的追蹤觀察,管鼻鸌單程覓食距離短則300公里,長則上千公里,為了應對每一次或長或短的飛行,管鼻鸌必須儲存足夠的食物。
有人常說「管鼻鸌總是不知疲倦地飛翔」,其實是它們早已為飛翔做足了準備。
就連交配後,雌性管鼻鸌和雄性管鼻鸌都會重返大海捕食,以備孵化期所需。
第二,反芻為幼鳥口糧。
如前文所述,管鼻鸌花在尋找食物的時間很長,每年4月末5月初的繁殖季,管鼻鸌們會在懸崖上築造大型的巢穴群,隨著產蛋、孵蛋,7月初每個管鼻鸌家庭都將迎來一個破殼而出的小生命。
幼鳥的誕生象徵著種群延續,當然也意味著更大的捕食壓力,因為尚不具備尋覓食物的雛鳥,需要完全依靠父母的餵養,父母會通過反芻,將食物喂送到幼鳥口中。
這些反芻之物的能量水準可達每克40千焦,可謂是營養豐富。如此這般經歷大約2個月後,幼鳥就能跟著父母一起飛翔覓食了。
第三,噴射武器。
說到噴油,咱們不得不提及另一種鳥——大賊鷗,素有「海上強盜」之名的它們,稱得上是管鼻鸌時刻都要提防的對手。大賊鷗不僅經常搶奪管鼻鸌的食物,還會直接發起進攻。
為了自保,成年管鼻鸌在面對大賊鷗時,會從嘴裡噴射出一種帶著臭味的黃色液體,質地像油,噴射距離能達數米。
這種「臭油」帶著極強的黏性,而且非常濃稠,被噴中的捕食者往往會因為羽毛被粘住而無法繼續飛翔,進而落入水中。
管鼻鸌幼崽在「噴油」這件事上的能力,一點也不輸自己的父母,因為小管鼻鸌大約2周大時,管鼻鸌父母就會同時出去覓食,巢穴中的小管鼻鸌就得萬事靠自己了,噴油無疑是最好使的招數。
從小管鼻鸌胃部連續噴射而出的油脂分泌物,同時具有臭味和粘性雙重進攻力,能夠精准地射中2米到3米左右的目標,海鷗、賊鷗,甚至鷹都有可能因「油」而性命不保。
不光是想要攻擊管鼻鸌的鳥類會見識它們噴油的厲害,人類也對管鼻鸌噴油的行為畏懼幾分,這從管鼻鸌的英文名中就能略知一二。
管鼻鸌英文名fulmar源自古愛爾蘭語(亦有說法為古挪威語),意思是臭鷗(髒鷗),臭(髒)所指的就是它們所噴之油的味道,據說被臭油沾上,那種臭味能持續數年之久。
人類雖然曾經捕捉管鼻鸌,對它們的皮毛、油脂、肉、骨骼加以利用,但由於20世紀30年代爆發的「鸚鵡熱」,捕捉管鼻鸌的行為也就隨之停止了,管鼻鸌種群也因此活了下來。
或許正是由於噴臭油這項技能,管鼻鸌遇不到什麼太大的威脅,它們的種群數量可觀,平均壽命也能達到35歲左右,甚至更大。
要說威脅,如今海洋中的塑膠垃圾才是對管鼻鸌生存最大的困擾。
人們在一些死去的管鼻鸌胃部發現了大量塑膠,由於塑膠不光會影響了管鼻鸌自身的飛行和覓食的能力,還會借著反芻餵養幼鳥對後代造成傷害。
面對塑膠垃圾,管鼻鸌無能為力,解除這項威脅,只能靠人類的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