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鱷魚偷吃掉河馬寶寶,引來河馬家族的包圍,鰐魚群與河馬群交戰,誰的勝率更高
2021/05/27

河馬是非洲草原上,一種生活在淡水中的大型哺孚乚動物,它們往往為群居生活,佔據一方水源。無獨有偶,鱷魚也有著相似的生活習性,因此,難免會因為爭奪水源等原因而發生矛盾。那麼當雙方發生衝突時,鱷魚群能否打敗河馬群呢?

河馬是世界上體型第三大的哺孚乚動物,他們的群體數量龐大,即使最小的群體也有10只以上的成員。雖然它們看起來像一個圓圓的肉球,但卻可以輕易地漂浮在水上,水下憋氣可以維持4分鐘。它們的皮膚可達四五公分厚,但即使如此,也無法承受長時間的烈日暴曬。

生活中,它們主要以水草和小魚為食,屬於雜食性動物,雖然牙齒較為稀疏,但是獠牙卻長達10公分以上。有資料顯示,雌性河馬咬合力為1800磅,由此推測雄性河馬咬合力可能達到2000磅以上。這真是讓人震驚的資料,畢竟獅子的咬合力也只有1000磅。

一頭成年河馬,體長約3米,體重可達3噸。由於它們有很強的領地意識,對於突然闖入領地的動物會表現得異常暴躁,龐大的體型加上驚人的咬合力,往往會掠走很多前來喝水的食草動物。

當它們有了小河馬寶寶後,會將小河馬放在成年河馬活動的中心位置,以防鱷魚等其他動物來捕食,當有鱷魚等其他獵食者吃掉小河馬時,就會招致整個河馬群體的瘋狂進攻。因此很少有捕食者去招惹河馬,只有當河馬為了尋找食物遠離水源時,成群的獅子採用車輪戰的方式,才能勉強搞定一頭河馬。

我們再來看看生活在非洲的鱷魚——尼羅河鱷,它是世界上體型第二大的爬行動物。成年尼羅河鱷體長可達6米,體重最大可達1噸,它們的牙齒一生都在生長,即使由於捕獵造成牙齒缺失,也會很快重新生長出來,因此它們的牙齒鋒利而密集。

配合發達的頜骨肌肉,咬合力可達2500磅。它們還是兇狠又充滿耐心的獵手,為了伏擊前來喝水的獵物,幾乎可以在水中潛伏一整天。

當有獵物靠近前來喝水時,它們便會使用第一招:「出其不意」,立馬甩動粗壯的尾巴,從水中彈射而出,一口咬住獵物,如果不能一擊帶走,便會使用第二招:「請君入甕」,它們會使用強有力的四肢和強大的咬合力,狠狠地含住獵物將其拖入水中,動物們往往會由於害怕,拼命抵抗而嗆水去世。它們牙齒鋒利,卻沒有臼齒,無法咀嚼食物,此時便會使用第三招:它們會緊緊咬住一塊肉,然後旋轉身體,甩成碎片吞食。由於它們的存在,往往會讓未知的水域,籠罩上一層恐懼。

一般情況下。尼羅河鱷和河馬。都處於一種和睦相處的狀態。鱷魚基本不會去捕食河馬,而當食物緊缺、旱季來臨以及棲息地重疊時,確實偶有發生尼羅河鱷獵小河馬的情況。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一場來自河馬母親及其族群的進攻,因此不得已的情況下,雙方是不會輕易搏鬥的,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它們的實戰情況吧!

當河馬群和鱷魚群發生矛盾時,聰明的鱷魚往往會盡力向河馬的身上爬去,避免被河馬們粗壯的四肢踩到。尼羅河鱷身體靈活,容易率先發起進攻,咬河馬。但是,河馬往往很容易規避傷害,它們身體呈現橢圓形,由於油脂的原因皮膚極為光滑,並且它們還有五公分厚的皮膚,因此在這種如同橡皮般的皮膚下,即使鱷魚有強大的咬合力也很難咬中它們。如果鱷魚想要使用第二招溺掉河馬,也很難實現,畢竟,河馬的體型是尼羅河鱷的三倍以上,體型的差距基本讓鱷魚無計可施。所以,尼羅河鱷的三招制敵絕技,在河馬面前,根本也無濟於事。

而相對於鱷魚,河馬反而更容易應對鱷魚。雖然它們咬合力低於尼羅河鱷,牙齒也更加稀疏,但是它們那張開可達150度以上的大嘴,配合10公分的獠牙,完全可以穿過鱷魚的盔甲。並且群體交戰中,河馬往往更加團結,一旦有鱷魚被踩,被咬,鱷魚往往會四散逃開。

因此,結果也就顯而易見了。

失憶街友無家可歸2年,自稱「戶頭有50萬」 社工幫忙找回存摺「打開後落淚」:我們的世界真的不一樣!
2023/07/05
母親生病急需用錢!厚著臉皮「向前夫借錢」他爽快答應 隔天下班「看見來找我的人」當場無地自容
2023/07/05
早早出來賺錢!15歲桃園少年「國中畢業沒升學」報考清潔隊 破紀錄「史上最年輕錄取者」驚人薪水曝光
2023/07/05
用家庭號水桶存錢!每天下班掏光「口袋所有零錢」堅持2年 一打開「全家花2小時數錢」見金額嗨翻:送自己年終獎金
2023/07/05
落魄只剩430塊!我投奔姑姑「一頓飯也沒吃上」被趕出門,後來我開飯店「姑姑卻來了」
2023/07/03
非洲媳婦坐月子!懷中「白嫩寶寶」顏值驚艷,中國爸爸笑到合不攏嘴 網友稱讃:專挑父母優點長
2023/07/03
全家生計都靠她!孝女喪父請假「慘丟工作」房子也被收回,一群夜市攤販出手了「她下跪磕頭淚謝」
2023/07/03
33歲仍穿紙尿褲!巨嬰「吃飯靠餵、睡覺要哄」父母24小時伺候 姐姐辛苦扛家計:他智力正常!
2023/07/03
人妻和男閨蜜自駕遊15天!回家後打開門「直接癱坐在地」「親走葬送婚姻」:家沒了
2023/07/03